健康
2021-05-17 12:30:00

確診癌症後為何仍要做基因檢測?

分享:

曾經有病人問我:「醫生,我抽針已確診癌症,為甚麼還要再做基因檢測?不能直接做化療、電療嗎?或者直接試標靶藥?」相信這也是很多病人和家屬共同的問題,回答這個問題,就要提到癌症治療的發展。

傳統癌症治療的方式,可以選擇的藥物有限,沒有甚麼個人化治療的概念。而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進步,使得「精準醫療」得以發展,醫生可以逐漸使用個人化的治療方式,依據癌症患者個人的基因訊息,制訂個人化醫治方案,而很多情況需要先對病人先做精準的診斷,即基因檢測。

近年癌症醫療經常會提到的標靶治療,就是個人化醫治方案的一種,大多較傳統治療副作用少,但腫瘤反應率卻有所提高,可以有效延長病人壽命及生活質素。而要知道一名癌症病人能否使用標靶藥物,多數情況下需要先進行基因測試,看看病人身上是否有基因變異,找出相關癌細胞生物標記,再配對適合的藥物使用。例如基因測試可看看癌症病人有否HER2基因表現,又或腸癌病人是否帶有RAS基因變異等。

基因檢測方法也有數種,例如聚合酶連鎖反應(PCR)測試,優點是時間很快,只需數小時便有結果,但缺點是只可測試一個或數個基因,所以會就該種癌症基因突變發生率的高低去決定檢測次序。以肺癌為例,五成病人帶有最常見的EGFR和ALK,所以會先安排檢驗這兩種基因,但若未發現變異,會再檢驗其他可能的基因。

adblk6

另一種基因檢測方法為次世代基因定序(NGS),只需要相對小量的檢測樣品,在一次的檢測過程中,可測試最多數百個癌症相關基因,更可選擇獲得完整的基因圖譜,或只找出致癌基因或是有藥治療的突變;除了直接用檢體測試,NGS也可以以抽血形式進行。當然,NGS檢測費用較貴,所需時間亦較長,若進行全基因檢測,更有可能找出一些基因突變尚未有藥物治療。主診醫生一般會根據病人癌症種類、分期等,建議作出那種基因檢測,病人有疑問建議直接向醫生查詢。

撰文: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鄺維基

鄺維基

鄺維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