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外科」就是一般人理解的腦外科,亦更能準確點出這個專科的治療範疇,原因是我們不只處理腦的疾病,而是包括腦和脊椎的整個中央神經系統都涵蓋其中。雖然神經外科屬於較新的專科,但近幾十年來發展非常急速,令更多原本不可能的治療變得有可能。
你或以為腦外科就是打開頭蓋骨做各種割除腫瘤、清除血塊等手術,其實除了這些手術外,近年的發展亦有很多,例如我經常進行的導管手術便是其中之一。
導管手術主要利用一些幼細的膠管,只要在大腿位置開一個細小的創傷,便可以處理腦內的各種病變,例如血管瘤、血管畸型、血管瘻管、引致急性中風的血管阻塞等。
在我剛從醫學院畢業的時候,中風病人若不能注射溶血針,便沒有其他的治療選擇,一些腦動脈血管瘤亦沒有方法可以處理,只能任由情況惡化,但隨著導管技術及新的血管支架出現,這些以往無法處理的問題,現在都可以得到有效的處理。
展望未來,導管技術將可更多應用於預防性手術,例如未破裂的動脈瘤或因血管收窄而容易中風的病人,都可以利用導管手術適當處理,達到預防病發的效果。
另一個發展得很快的範疇就是腦的微創手術。很多病人都會問腦可否做微創手術,內窺鏡的出現令腦微創手術變得可能。事實上,以往要在堅硬的頭骨內處理脆弱的腦細胞並不容易,而打開頭蓋骨進行治療才能看清楚病變的情況,現在則在內窺鏡的協助下,只要在頭骨開一個較細小的傷口,便可以看清楚腦內的病變,並可以進入較深入的位置做處理,甚至毋須開頭骨,改由鼻孔及口腔等位置走進往昔難以到達的顱底位置,都是近年才出現的發展方向。
至於第三個新發展就是數碼導航刀。數碼導航刀不是真刀,而是利用輻射精準地落在病變的位置,令病變縮細甚至消失,適合用於處理一些外科手術無法進入或周圍有很多重要組織的位置。由於輻射散落的位置十分精確,近至只有幾毫米外的組織所承受的輻射量亦十分低,自然較少出現相關的副作用。但治療亦有局限,首先不是所有病人也適合,而療效亦不是即時顯現,縮細或病情受控的效果可能需要數月至數年的時間才能見到,但對病人而言仍是多了一個治療選擇。
其實,涉及脊椎的微創手術亦發展得好快,篇幅有限,不能一一細講。除了技術和儀器外,用於手術的補及止血物料也有很大進展,減少了很多併發症和感染。神經外科的持續進步和發展,令醫生可以處理更多不同範疇的病人,安全性亦大大提高。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秉康

黃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