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感到情緒低落時,很多人喜歡吃朱古力、蛋糕、雪糕、薯片等高熱量、高脂肪、高糖分、高鈉質食品,換來短暫快感,長遠卻損害健康,其實得不償失。近年,大大小小科學研究不約而同發現,益生菌不但有助腸道健康,還與減少抑鬱情緒有正面影響。而這些透過與共生腸道細菌的相互作用,為我們帶來心理健康益處,有助抗焦慮和抗抑鬱的益生菌被譽為「精神益生菌」 (psychobiotics)。
其作用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然而,科學家指出一些具可能性的機制。這些益生菌主要透過下丘腦-腦下垂體-腎上腺軸(hypothalamic-pituitary-adrenal (HPA) axis),減少全身炎症、調節免疫反應、刺激分泌神經傳導物質(例如:血清素、多巴胺)和短鏈脂肪酸(例如:乙酸、丁酸)。而文獻亦表明,與精神藥物相比,攝取精神益生菌被認為是照顧和恢復心理健康的可行選擇,產生不良副作用和過敏風險較低,依賴性也較低。因此,不妨在飲食中添加含有益生菌的食物,例如:乳酪、克菲爾(Kefir)、康普茶(Kombucha)、味噌、泡菜、德國酸菜(Sauerkraut)等。但需要留意飽和脂肪、反式脂肪、鈉質、糖分含量,愈低愈理想。
作者為香港營養學會執委黃兆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