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壓迫症是神經系統頗常見的疾病,主要是由於椎管或椎孔內出現佔位性病變,令椎管或脊髓受壓,可產生各種症狀。如病變發生在脊髓可帶來傳導的障礙,導致受壓節數下的肢體出現感覺偏差或異常,常見有麻痺、運動肌肉力量減弱、平衡力不足、括約肌功能減弱、反射異常過敏等。若椎孔受到壓迫則可引起神經根症狀,即神經根部的皮層出現感覺異常,如麻木、針刺、電擊或灼熱等感覺,而運動神經根受壓就會使相應的支配肌肉出現無力、萎縮及痙攣等。
引發脊髓壓迫症的最常見原因是腫瘤,約佔所有個案的三分之一,當中以神經線瘤及硬膜瘤為多,其他還包括脊椎膠質瘤、由其他部位腫瘤轉移至脊髓或椎管的腫瘤等。腫瘤以外,脊椎勞損、椎間盤突出,以及血管畸形和各種炎症等都可引起脊髓壓迫症,其中脊椎勞損及椎間盤突出更是非常普遍的問題。
過去有調查發現,八成以上的成年人都有肩頸腰痠痛,即使有時出現手腳麻痺或不靈光,很多人也不以為意,以為是一般勞損或枕頭不合所致,但統計就顯示,每10萬人便有5、6人會患上脊髓壓迫的病變,若只當是小毛病,及至發現時病變可能已經很嚴重。因此市民要保持警覺,須知由腫瘤、脊椎勞損退化及椎間盤突出而造成的脊髓壓迫症,臨床上並不罕見。
遇到有懷疑的求診病人時,醫生一般可透過病歷及詳細的臨床檢查,作出正確的診斷,但要確定病變的部位及性質,便要依賴影像檢查結果,而各項影像檢查中就以磁力共振為最佳的選項。
治療脊髓壓迫症要視乎病因而定,無論是利用手術方式,還是使用藥物或放射治療等方法,均要因應不同病人的需要和病情作出判斷。只要得到及時和適當的治療,解除相關症狀的效果效果通常也令人滿意。而脊髓功能的恢復就要按步就班,淺感覺、痛楚及束緊等感覺可較快獲得改善,括約肌功能的恢復則可能會較慢。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黃旭榮

黃旭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