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18-11-22 12:30:00

膝關節置換術後復康

分享:

膝關節退化是常見的關節痛症之一。患病初期會發現上落樓梯有短暫痛楚及乏力,久坐後或早上起床會感到膝關節彊硬,要「鬆一鬆」才可以走路。中期發病時,膝關節會有「紅、腫、熱、痛」的發炎徵狀,至患病後期,以上的情況會反覆出現,情況時好時壞,開始影響日常生活的活動。關節甚至會有變形現象,活動時會有「咔、咔」聲。這時,醫生會建議照X光去檢測關節退化的程度。

大家或許會覺得換關節手術可免則免,但是只要做好術後的復康準備,一切情況都會容易處理及可以重拾優質生活。正常的物理治療復康歷程都需要四個月至半年,每星期一至兩次的治療。因此病者都要舟車勞動進行物理治療訓練,身體難免會感到辛苦和疲倦。術後四至六個星期的復康期,仍然會有痛楚及需要用助行器。而簡單的活動如洗澡、如廁、步行和上落床都需要學習和適應,所以家人的配合及照顧都不可缺少。

正常情況下,術後第一、二天便可以坐床邊及站立訓練。另一重點治療是用冰敷及以超聲波治療作消腫止痛。在留院的三至五天便要學習使用助行器做步行訓練。一些簡單自主活動膝關節的運動,提腳練力訓練都會作為恆常的家居運動。

術後約一星期,便可到物理治療門診中心進行針對性治療。物理治療師會視乎病者的情況提供針對性的止痛治療包括:冰敷、超聲波、冷凍治療、針灸及手法治療。當痛楚逐漸減退的同時,便要學習使用較方便的四腳叉或拐杖作平路、斜路或樓梯的步行訓練。

膝關節更換後,靈活郁動能力及幅度是必須的。術後初期,膝部仍有輕微腫脹,或許會影響關節活動。物理治療師會作主動、被動活動關節的訓練。同一時間會逐步增加肌力鍛煉的運動。練力初期會用簡單的器材如沙包及橡筋帶,這樣患者可以在家中貫徹肌力訓練從而加強成效。

術後三至四星期左右,可以加強負重訓練,有需要時更可在使用油壓式器械及全能的健身儀器Huber Motion Lab加強訓練。同時學習轉用拐杖步行,加強平路的耐力訓練及樓梯訓練。

疤痕處理亦同樣重要,術後初期傷口都會有拉緊的感覺,以致患者不敢活動膝關節,怕會「拉爆」傷口,其實是不正確的。只要拆線後,傷口正常愈合,沒有發炎的現象,便有需要作出適當的疤痕治療,如超聲波、定時按摩及活動膝關節,這些治療都有一定的療效。若對膝關節置換術後復康治療有任何疑問,歡迎致電25962770查詢及預約時間。

作者:聖雅各福群會賽馬會R3綜合體健中心一級物理治療師何茵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