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食中藥,相信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露出痛苦的樣子,因中藥一直以來給人的印象就是「苦口良藥」。就連平日飲涼茶亦有獨特的味道,未必人人能接受。但事實上,中藥又是否一定是苦?又是否一定難飲?
中藥性味有酸、苦、甘、辛、鹹等味,而不同味道有不同功效及分類,所以同一類藥便會有相似的性味,例如溫熱藥多為辛溫,清熱藥多為苦寒,補益藥多為甘味藥等。
中醫師在處方時甚少使用單味中藥的處方,極大多數是以複方為主。複方當中包含多種中藥,若配伍中某種藥物的氣味較為強烈,或某一類藥物用量較多時,便會以該味為主。例如《傷寒論》中的小建中湯,因湯中加入大量飴糖(約為現時之麥芽糖),故小建中湯以甘味為主。又如黃連解毒湯中四味苦寒藥,湯便以苦味為主。又如參苓白朮散中,甘溫、甘平藥物為主,故湯中有著清甜甘淡的口味。
由此可見,中藥湯方的味道取決其功效作用,醫師因應不同病情需要,藥物會有著相應的味道變化,所以良藥未必苦口的。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敎研中心(香港仔)李顯揚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