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我腰骨痛咗好多年,今次嚟睇你之前,去咗一間痛症中心接受治療,但做咗二十幾次都無改善,俾哂錢嘅預繳式療程又無得退款。」
「咦?我幫你Google一下先⋯⋯原來幫你做治療嘅,唔係受監管嘅註冊專業人士喎!點解你會走去睇佢哋嘅?」
「我怕睇西醫要食藥,或者叫我做手術,佢哋又標榜唔使食藥、無介入性治療,都可以好快好返。佢哋又有明星做代言人,仲有好多真實顧客推介。加上佢俾我限時優惠,買十次療程送多十次,又可以用信用卡分期付款,每個月交千幾蚊。講多兩講,我耳仔軟就簽咗約啦!因為我痛咗咁耐,好想買個希望可以好返哂!」
「唉⋯⋯喺香港只有西醫先可以開西藥同做手術,但有啲病人總係諱疾忌醫,反而相信一啲由電視劇入面,飾演大醫生嘅大明星,做代言人嘅痛症療程。其實痛症患者,並唔需要長期食止痛藥;而真係嚴重到需要做手術嘅病人,通常都係佔好少數。如果將『唔想食藥、唔想做手術』同『咁就要幫襯痛症療程』劃上等號,就好明顯係一種混淆視聽嘅銷售手法喇!」醫生一邊為病人檢查,一邊問:「話時話個療程貴唔貴㗎?」
「折咗40次合共4 萬蚊有找!佢話如果用唔晒,預繳係無得退款,仲要喺12個月內完成治療。佢仲話如果唔做足40次,同埋密啲做,治療效果就會無咁理想。」
「哦⋯⋯我幫你檢查完,又睇埋你啲X光片,發覺你嘅腰背痛,主要同你平日缺乏運動,令到腰肌無力,加重腰椎間盤同小面關節受壓有關,暫時未嚴重到要做手術。我建議你食少少消炎藥,做物理治療,加埋Keep住做運動強化腰肌,通常痛楚都會慢慢改善㗎啦。」
「吓!治療痛症真係咁簡單?A餐食藥,B餐做物理治療,加埋C餐做運動,咁坊間就唔使有咁多D、E、F、G痛症套餐啦!講返我買依個套餐,好似叫做⋯⋯『KK完美消痛療程』。」
「哈哈!改個名起頭叫做『KK完』,唔通真係同緬甸KK園有關?你講起英文字母,我諗起呢幾年都遇到唔少病人,FF(幻想)俾咗5至6位數落痛症療程,痛症就KO完。先此聲明!我唔係話由非專業人士提供嘅治療就一定無效,但新聞都成日報道,唔係個個做完療程都OK,痛症持續之餘,預繳嘅費用亦通常GG(完蛋)攞唔返!」
「醫生,你都知我使咗唔少錢落『KK完』療程⋯⋯今次診金,可唔可以計我平啲呀?」
「原來你數口咁精!唔怪得當初咁識得『精打細算』,成為佢哋嘅『特選客戶』,去買呢啲多買多『送』嘅痛症療程啦!」
註:
- 本故事改編自病人的親身經歷。
- 消委會於562期《選擇月刊》,以「痛症療程須三思 慎防無效又破財」為題,報道消費者就坊間痛症療程所作出的投訴,主要涉及「療程沒有效果」和「不良銷售手法」。當中有個案被成功遊說,購買合共30萬的療程套票。
- 痛症有不同成因,更有可能是嚴重疾病的病徵,故此患者在接受坊間痛症療程前,應先向註冊醫護專業人員徵詢意見,以免延誤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