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羅大眾對運動醫學的認識,或許只局限於處理運動相關的傷患,即是我們俗稱的「醫病」,例如以手術重建處理前十字韌帶撕裂;以物理治療方式處理急性腳腕扭傷等,從而讓運動員及運動愛好者恢復狀態,重返賽場。可是,受傷過後往往需要一段長時間才可恢復正常活動,並重拾狀態,這對運動愛好者來說絕不是簡單的過程。
現代運動醫學其實引用了中國古代「上醫治未病」的概念,嘗試透過一系列專業的檢查,協助運動愛好者在傷患前,先找出其受傷風險因素,繼而透過針對性的運動鍛煉來減低風險,以達致預防受傷的目標。
以跑步愛好者常出現的臏股疼痛綜合症(又稱「跑步膝」)和阿基里斯跟腱勞損為例,運動醫學可以透過醫生的臨床檢查,找出傷患的風險因素,例如大腿外側的髂脛束、小腿後側的腓腸肌和比目魚肌過度繃緊,再透過物理治療的方式改善這些風險因素,讓運動愛好者把受傷風險降至最低點,保持良好的運動狀態,享受運動的樂趣。
其實運動受傷不一定是長時間鍛煉的必然結果,大部分都是可以透過現代運動醫學方法去避免的。
作者為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幹事、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羅英勤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