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動科技幫到手? 電子器材的優點與局限
近年,智能手錶、運動手環等穿戴裝置成為不少運動愛好者的必備裝備。它們可以監控心率、記錄步數、計算卡路里消耗,甚至透過GPS追蹤運動路線,令運動更方便和有趣。不過,是否所有數據都可以盡信呢?讓我們一起探討運動科技的優點與局限!
優點:數據化訓練更有效率
運動穿戴裝置將運動數據化,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的表現。例如:
•心率監測及GPS追蹤:即時知道運動強度,避免過度訓練或強度不足。
•目標設定:透過每日步數、卡路里消耗等數據,鼓勵達成運動目標。
這些功能令運動變得更有趣味性,同時幫助我們更科學化地安排訓練,提升效率。
局限:數據未必100%準確
運動穿戴裝置的數據並非完美無缺,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局限:
•心率數據未必準確:智能手錶的心率監測依賴光學感應器,如果佩戴得不好,數據可能會出現誤差。
•GPS受環境影響:在高樓大廈林立的市區,或密林、山谷等地形,訊號容易受到干擾,導致定位出現誤差。
運動科技確實為我們帶來很多便利,不過同時亦要明白它們的局限,不能盲目依賴數據。使用穿戴裝置時,也要注意安全事項,例如佩戴不宜過緊,以免影響血液循環;進行碰撞性運動(如籃球、足球)時,應避免佩戴裝置,以免傷及自己或他人。運動數據只應作為參考之用,最重要的是聆聽自己的身體,結合科技和自身感覺,才能達到最佳效果。
作者為中國香港運動醫學及科學學會肌力及體適能委員會秘書陳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