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酸倒流常出現燒心、胸骨後灼熱疼痛、吐酸等症狀,有些患者因胃酸倒流而出現失眠、咽部不適、咳嗽甚至誘發哮喘等,因此應及時調治。
中醫學認為胃酸倒流產生的主要原因有:1、飲食不節,食無定時,進食較多刺激性、難消化或酸甜食品。2、情志不暢,如抑鬱惱怒,肝氣鬱結;思慮過度,脾失健運。3、素體脾虛。這些因素導致胃失和降,胃酸倒流。
針對病因和發病機制,中醫重視辨證論治、分型證治,並常在中藥復方中適量加入有制酸藥效的烏賊骨、牡蠣等以增強療效;在針灸選穴方面,足三里、內關是較常用的穴位;在生活調理上,飲食有節,忌進食刺激性難消化、易產酸產氣食品,不宜睡前進食,注意情志調理,適當調整睡臥姿勢防止重力因素而增加胃酸倒流的可能;如有潰瘍病、胃炎、賁門括約肌鬆弛等病患,應積極治療,以提高綜合療效。至於胃酸倒流引起的胸痛、咽部不適、咳嗽、失眠等,經過積極調治,胃酸倒流得到控制,症狀亦會緩解。
(以上資料只供參考,若有疑問,請諮詢註冊中醫師為宜。)
作者為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中醫臨床副教授黃志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