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
2020-10-20 12:30:00

防止香料受潮 減少受霉菌毒素污染

分享:

上星期,有機構發表報告,指部分在本港市面出售的香料樣本被檢出霉菌毒素。食安中心經計算後,確定所有樣本的黃曲霉毒素水平符合法定標準。至於赭曲霉毒素A,目前國際間尚未就有關標準達成共識。不過,根據食安中心的風險評估顯示,所有樣本在一般食用情況下都不會影響健康。那為甚麼香料會有霉菌毒素呢?這可能由於香料大多產自熱帶地區,其炎熱潮濕的氣候有利霉菌生長,而某些霉菌可產生霉菌毒素。

目前已知的霉菌毒素有數百種,當中只有少數對動物及人類具有毒性。黃曲霉毒素(Aflatoxins)常見於受污染玉米、花生、杏仁等食物,長期攝入可引致肝臟受損、肝硬化,甚至肝癌。至於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 A),則較常見於受污染香料、咖啡豆及穀物等食品,長期攝入會損腎臟。雖然有證據顯示,赭曲霉毒素A會令動物患癌,但並無證據證明會令人類患癌。另外,發霉的蘋果可能含有棒曲霉素(Patulin),攝入大量棒曲霉素,可引致噁心、胃腸道不適及嘔吐。而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Deoxynivalenol)則主要由污染小麥、玉米等穀物的霉菌所產生,攝入後可能會出現嘔吐、腹瀉、腹痛等徵狀。

食安中心的總膳食研究發現,市民從膳食中攝入霉菌毒素的分量屬低。儘管有關機構的調查跟食安中心以往的監測結果一致,顯示市面上的香料所含的黃曲霉毒素及赭曲霉毒素A對市民健康構成的風險極低,食安中心亦提醒業界應遵循食品法典委員會的操作規範,向可靠供應商採購食材,並妥善儲存,減低食物受霉菌污染的風險。

市民應保持均衡、多元化飲食,避免食用發霉食物。除了避免囤積香料,市民應按照生產商的指示儲存香料,將香料存放在遠離爐具等熱源及潮濕的地方,並避免放入雪櫃以防止冷凝。提取香料時,不應以濕的器具及木匙接觸香料,用後即緊閉容器。

adblk6

(以上資訊由食物安全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