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經常形容眼是靈魂之窗,作為腦科醫生也十分同意這說法。因為眼睛的最重要部分──視網膜,正是大腦延伸、第二條腦神經線的終端,接收光線以勾劃出影像,而簡單如一個眼底檢查,便可以了解眼底是否有退化或糖尿病等引起的病變。而被固定在眼眶內的眼球,實由第三、四及六共三條腦神經線所控制的六條肌肉牽引拉動,才能追蹤景物,從而令人看得見四周的景物。由於眼睛有大腦伸延的部分,有些發生在眼睛的病變,都需要腦神經外科醫生參與治療,例如眼球及附近的結構出現變化,例如常見的腫瘤,不但可影響神經功能及肌肉活動,引起視力問題,更可直接壓迫第二條腦神經線而引致失明。
最近有一名五十多歲的病人,幾個月來視力一直是模糊不清,眼科醫生檢查未發現異常,懷疑是其他問題所致,於是病人接受了磁力共振掃描,果然發現眼球下方有一個1.5公分的腫瘤。這腫瘤不但把眼球向前推,令患者變得眼突突,更阻礙附近肌肉收縮,故此患者視物時有重影及模糊。
過去要處理眼球附近的腫瘤,腦神經外科醫生需要在頭顱側邊、有頭髮遮蓋的位置打開頭骨,再進入眼底位置切除腫瘤,過程中會留在頭皮留下傷,亦牽涉腦部的組織,屬於相當大動作的手術。
現今科技發達,我們可以利用內窺鏡,由鼻腔進入眼底切除腫瘤,毋須經過腦部範圍,表面亦沒有傷口,可算是微創手術。至於手術觸及的鼻黏膜組織,需時自行修復,故病人可能有段時間出現鼻水多或鼻塞的症狀,但換來的是能夠處理較深位置的腫瘤,所以也算值得。
最後想提醒大家,若視力出現問題,不要以為一定是年紀大引起的老化或退化,覺得換副眼鏡便沒事,有時也可能是腫瘤或其他病變所致,故宜及早求醫。
作者為神經外科專科醫生方道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