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現代生活的節奏加速以及種種因素,愈來愈多人患有失眠的問題。從中醫角度看,失眠有多種原因,例如生活壓力大,導致肝氣鬱結,氣機阻滯;或者思慮過度或長期熬夜等,損傷心脾;或飲食失調,脾胃不和,痰飲內生。長期失眠除了影響日常生活,長久亦會產生焦慮等心理問題,亦會衍生多種疾病。中醫在治療失眠上不僅僅應用中藥,還可配合針灸、耳穴等療法。
失眠常見的中醫辨證分型有以下幾種:
心脾兩虛:多夢易醒,心悸健忘,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食慾不振,面色蒼白。
食療:黨參、龍眼肉、酸棗仁,煮水代茶。
穴位:內關、神門、三陰交。
肝火亢盛:失眠,平時急躁易怒,胸悶脅痛,口乾口苦,目赤耳鳴,小便偏黃,大便乾結。
食療:菊花、桑葉、百合,泡水代茶。
穴位:神門、太沖。
痰火擾心:心煩失眠,胸脘脹悶,噯氣吞酸,腹脹。
食療:薏苡仁、麥芽、山楂、紅豆,煮水代茶。
穴位:內關、內庭、厲兌。
陰虛火旺:失眠多夢,心煩,潮熱汗出,頭暈耳鳴,口燥咽乾。
食療:生地、麥冬、黑豆、酸棗仁,煮水代茶。
穴位:少海、太溪、三陰交。
上述的中藥治療因患者個人體質情況有異,建議先諮詢註冊中醫師。
作者為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南區)註冊中醫師譚伊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