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日》主角也叫Jennie,但跟《十二夜》的Jennie不是同一人。
絕對有理由相信,如果這一篇寫的不是《12日》而是《十二夜》,反應肯定好好多,至少,好十二倍。
1) 明知如此,為何還要犯賤?是的,明知結婚沒好下場,為何還要死去結?就為了親身證明真的沒有好下場?以上幾句不是我立場,只是看《12日》的感想。
2) 《十二夜》在2000年上映時,入戲院看了三次,之後買碟,又不知翻看了幾多十次。一個基於言語產生誤會而開始的愛情故事,Jennie追逐的,其實並不是某一特定對象,而是「愛情」本身;但因為必須先有一個特定對象才能有所謂「愛情」,無論Johnny抑或Alan又抑或在街頭遇上的阿傑,其實沒分別,都只是一個讓Jennie得以將「愛情」由概念變成具體行為的對象。
3) 故事很多時,發生在黑夜的中上環——記得城市還美麗,就連一間7仔,也帶有一份都市的感受性。
4) 二十年後,2020年,第一波疫情後,戲院重開。不夠新戲上,那麼,重映舊戲吧,其中一齣,剛好二十周年的《十二夜》。那一夜,林愛華專誠來到,做映後分享(散場後,我把票尾給她簽名,那張票尾,一直保存至今);期間提到,她一直有個故事,名字就是「十二日」。
5) 一年多後的亞洲電影節,終於看到這齣《12日》。即晚,已在網上看到不少影評——嚴格來說是恥笑,笑劇情,笑Stephy在某一場的演繹(作出這種演繹其實是因為劇本),笑裡頭那種極度張揚的男尊女卑;笑到盡了,開始轉為質疑,質疑林愛華的男女觀念,都甚麼年代了,竟然還如此古老封建?結案陳辭:林愛華親手用《12日》毀掉《十二夜》。

Stephy飾演Jennie,馬志威飾演Simon。
6) 然後因為疫情,戲一直未上映,到了現在,一切復常,正式上映,結果是,再一次引來恥笑和質疑——還不止,今次直情是鬧。
7) 當《十二夜》的Jennie愛得專一卻又飄忽,《12日》的Jennie對愛情有更深邃的追求,一種近乎不可能在現實世界滿足到的追求,而偏偏她愛上的是Simon,一個由始至終,都只把個人優越感放在首位的人。優越感作祟下,他要求做愛時,沒有事前調情,而只是給予一個明確指令,總之,由上而下。優越感作祟下,他接受不了老婆在生意夥伴面前說她做空姐的事。在他的觀念裡,一個成功男人,怎能讓(別人知道自己)老婆出來做空姐?更弊的是,面對這麼一個男人,那個Jennie,到最後還是不敢離開。
8) 有人指出這兩個人的性格描寫實在太黐線,兼且仇視男人,問題是,一齣電影,不是一篇面面俱圓公關稿,而應該是說出導演/編劇的觀察,以及所相信的事,我們質疑的,不應該是那些觀察和觀念,而只能說箇中的處理不夠好,不足以說服觀眾,令觀眾認同電影背後所隱含的觀察和觀念。
9) 其實我難過。《12日》所發生的地方,跟《十二夜》一樣,都是香港,但廿幾年前那個城市,已不在;這一次出現在戲裡的場景,就只是一個個布景;中環依然出現,但只是作為交代這麼一個不浪漫婚姻故事的布景,裡裡外外,就像馬志威飾演的那個死命顧住自己優越感的Simon,根本沒有任何值得留戀的餘地。Jennie與Simon之間甚至不存在損友和第三者,純粹就是,Jennie的心動搖了,變了,變得不能留在這個人身邊,卻又基於習慣,離不開。
10) 城市和故事和人都不浪漫。但這種不浪漫,或許才是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