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2-12-23 04:29:36
日報

《就是青春》嘥心機

分享:

HOY TV選秀節目《就是青春》,決賽夜周日晚(12月18日)在亞視大埔錄影廠圓滿結束,完成兩輪對決後,綽號「炎明熹勁敵」的洪韻騏(Wincy)大熱摘冠,張鈊貽(VALC)得亞軍,康志維(Edmond)則成為季軍。
 

《就是青春》

網絡世代,即時消息氾濫,選秀節目三甲誰屬根本「冇得擺過夜」,相比之下,節目播出後於外界獲得的輿論和迴響才最值得分析,畢竟《就是青春》的「幕後揸Fit人」並非nobody,而是擁有40年電視製作經驗的前無綫高層余詠珊(Sandy)。作為自立門戶創辦「好好製作」後與HOY TV的合作頭炮,籌備期長達一年,據稱製作費高逾2,000萬港元,更從全球各地招募有潛質的參賽者,經過細心挑選之後,選出最後18強,令外界(尤其是無綫)好奇這個節目究竟是「吹得大」抑或「真係堅」。結果令人頗為驚訝和失望。

余詠珊的5點收視

《就是青春》10月8日在77台首播,頭三集的直播收視分別有0.7點、0.6點(10月15日)和0.5點(10月22日),以每點收視代表64,970位觀眾計算,即收看人數介乎3.2萬至4.5萬,去到第四集(10月29日)跌至0.3點,只剩不足兩萬人收看直播,後來又因為有參賽者確診影響拍攝進度,需要暫停播映,令網民一度誤會節目已遭腰斬,需要余小姐和電視台的公關團隊澄清。不過就算節目11月底(11月28日起)改為周一至周五晚上十點半橫線播放,收視照舊沒有起色,變陣後首周平均每集只得0.2點收視(約1.3萬人收看),哪怕去到決賽夜收視仍無法「破一」,平均僅0.7點,尾段撞正世界盃決賽準備開鑼,更跌到只得0.1點,而全民投票亦只有四萬人參加,未算標青。

總括而言,《就是青春》距離余氏「以40年功力換來5點收視」的目標距離甚遠,亦令剛剛rebrand(更換台名、台徽)的HOY TV非常尷尬。何以《就是青春》播出前「係威係勢」(有錢、有人,譬如轉新廠錄影當天請到七師傅撐場),最終變成「倒錢落海」的局面?這跟余小姐事前多重誤判導致策略出錯有關。

adblk6

究竟鬥甚麼

唔怕生壞名,最怕改壞名,《就是青春》這個名字錯不在「娘爆」──雖然很多人都認為很老土和「大陸味」很重,也有網民笑言此名充滿「邊有啲後生會讚自己後生?」感覺,令人「反晒白眼」──而是本身欠缺明確指向,既沒「追夢」(《聲夢傳奇》),亦非「造星」(《全民造星》),到底是選歌手?是選藝人?是揀靚樣?是鬥後生?乍看「乜都得」就會變成「乜都唔得」,因為觀眾無時無刻都面對海量資訊,假若無法以最短時間內讓他們知道自己在看些甚麼,就會乾脆「碌走」,試想像,如果名字改為《造夢青春》會否好一點?

其次是節目排陣出錯。《就是青春》最初安排逢星期六晚上八時播出,每集一個半小時,當時我已經覺得奇怪,在疫情日漸緩和、政府防疫措施逐步鬆綁,甚至可以離港外遊的情況下,有誰會願意周六晚上,而且是吃飯時間,坐定定喺屋企睇一班「唔知乜水」的參賽者唱歌爭獎?倘若放在無綫出這一招該會奏效(《中年好聲音》逢周日晚上九點半播至十一點),因為大台觀眾人數「基本盤」夠穩,黃金時段起碼有10點或以上。但HOY TV作為弱台,就應該「鬥長線」,意思是將節目「拆碎」播出,以時間換取觀眾支持。譬如姜濤奪冠的《Good Night Show全民造星》(2018)常規播放總共60集,每集45分鐘,橫跨三個月,去到《全民造星III》(2020),每集加長至一小時,也播足35集,歷時兩個月。其實選秀節目/真人騷的吸引力從來在於參賽者的成長過程,只要觀眾「入局」,節目自然就能夠建立口碑,可是《就是青春》嚴重「時快時慢」,觀眾還未分清楚邊個打邊個的時候,或者不知道節目仍未播完的情況下,已靜悄悄的來到決賽。如果10月初首播時已鎖定一至五橫線播出,命運可能大不同,至於決賽跟世界盃冠軍戰同一晚舉行同樣令人「O嘴」,難道真的沒有其他日子選擇?

主持人欠壓場

當然,選擇由誰人擔任主持亦相當考眼光,尤其是選秀節目,應該要營造緊張氣氛,今次余小姐起用黃靜藍做主持,似乎便過於自信了。沒錯,模特兒出身的黃靜藍確實靚女,惟主持經驗有限,壓場感欠奉,就連錄製旁白亦顯得有氣無力,我看過幾集之後就覺得很悶,因為在黃小姐的呈現下,節目毫不緊湊,戰況毫不激烈,無法刺激腎上腺素飆升,觀眾很容易會看得出神。反觀決賽加入嚴崇天做她的拍檔,節目立即「生猛返晒」,為何余詠珊一開始不選擇主持「打孖上」,而倚靠觀眾未必說得出名字的黃靜藍「單飛」,實在令人費解。

誠如《就是青春》導師陳柏宇回應節目收視低所說,指他戥節目組擔心及心痛,因為大家也付出好多努力,可惜最終只得這個收視結果,實在「唔抵」。對啊,錢已花了,但所有參賽者和台前幕後耗盡心血無法讓更多觀眾留意之餘,更換來網民嘲笑。作為觀眾,也只能嘆句:唉,真係嘥晒大家啲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