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38815638_p5.jpg?itok=2QnBeL1q×tamp=1739308667)
可能你跟筆者一樣,愛看鬼才導演韋斯安德遜的作品,特別是從《狐狸先生無得頂》開始,他逐漸建立起自己獨特的影像世界,說故事方式也別具一格,不論是動畫還是真人演出的作品,都備受觀眾追捧。新作《法蘭西諸事週報》(The French Dispatch of the Liberty, Kansas Evening Sun)就更展現出其他風格上的極致,當中更帶著一份對文字工作者的尊敬與情懷。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38815641_ND.jpg?itok=ITl68jg6×tamp=1739308667)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38815644_5B.jpg?itok=ZfFkToPZ×tamp=1739308667)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38815649_Wy.jpg?itok=qYz1cF_5×tamp=1739308667)
《法蘭西諸事週報》在康城影展首映,完場時獲得全場觀眾起立鼓掌長達9分鐘,國際影評人更給予這電影極高的評價,也是我到目前為止,最喜愛的韋斯安德遜作品。
強迫性極致之作
韋斯安德遜以權威雜誌《紐約客》作為藍本,創作出《法蘭西諸事週報》的故事。話說在上世紀,某個虛構的法國小鎮裡,美國傳媒人亞發賀威沙二世(標梅利飾)創立了《法蘭西諸事週報》。電影關於這刊物要出版最後一期,從中選取了3位資深撰稿人的文章。3篇文章分別為:藝評人貝蕾森(蒂達史雲頓飾)關於犯罪瘋狂畫家莫斯路辛普(班尼治奧狄圖路飾)的《堅系傑作》;堅守新聞原則的桂文詩(法蘭絲麥杜文飾)關於社運分子的《重新發聲》,還有食評家魯巴維(謝菲韋特飾)關於綁架和美食的《警察局長私房菜》。3位作者風格各異,各展魅力,建構成這部妙趣橫生的電影。
跟韋斯安德遜從前的作品一樣,《法蘭西諸事週報》從第一個鏡頭開始,盡是充滿細節的畫面;跟他的其他電影一樣,每一次重看,都會有新的發現。要是你跟筆者一樣有強迫症,你會瘋狂地愛上這導演的每一部電影,更會特別喜愛這部新作。從前韋斯安德遜的《布達佩斯大酒店》和《犬之島》,也已經盡顯他這方面的特色,但這次在《法蘭西諸事週報》裡,基本上,每個鏡頭都已經達到強迫症的極致,但也就是這種風格,令更多觀眾為他的作品著迷。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38815654_qc.jpg?itok=XVJCl1br×tamp=1739308667)
![](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638815651_2u.jpg?itok=XVzfVnUS×tamp=1739308667)
蘊藏情感與情懷
另一方面,就跟導演的前作一樣,在充滿心思與細節的影像下,蘊藏著一份濃濃的情懷。對上的幾部作品,因為主題的單一性,當中表達的情感和情懷也較為單純。但這次因為3篇文章各具風格與特色,而且在3篇文章以外,有著一些簡短的其他小章節,令到整部電影滿載不同程度的情懷。3篇文章當中的複雜性層層遞進,更令到觀眾在整個觀影歷程中,看得百感交集,然後承載著百味的心情離開電影院,再三慢慢回味。
對於文字工作者的觀眾來說,相信會對《法蘭西諸事週報》裡的不少地方,特別感到共鳴:亞發賀威沙二世會在出版雜誌前,就著每篇文章選取的角度、內容甚至是用句,跟作者一起探討。
這是多麼彼此尊重的溝通方式啊,也是對被訪者和整理而成的文章的一份尊重。電影最後的一個段落,也是整部電影最動人的情節——亞發賀威沙二世突然在報館去世,一眾作者齊集在編輯室,撰寫他的訃聞,一人一句,盡顯大家對去世的人的了解。唯有真正做到識英雄重英雄的人,才能夠成就如此美麗的畫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