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
2020-08-28 04:30:00
日報

一個陳木勝,幾個港警

分享:
《衝鋒隊:怒火街頭》把警察還原為有血有肉的人。

《衝鋒隊:怒火街頭》把警察還原為有血有肉的人。

有些電影,你永遠不會忘記。例如《衝鋒隊:怒火街頭》。

1.那一年,1996年。香港電影市道開始轉差,轉差的原因,被指是翻版,於是衍生了一種心態:香港電影,睇翻版就夠,願意俾錢買隻翻版碟,已經是一種支持(被認為垃圾的,連翻版都不買不睇)。香港電影,不需買飛入場。入場,只會睇荷李活片。


2.翻版是否造成香港電影市道轉差的唯一原因?我們被灌輸的答案:是。然而,心水清的人會發現,這其實是90年代初香港電影業所造成的孽──當某個潮流興起,全世界就趕拍搶拍爭住拍,像賭片流行時,神聖俠霸王輪流出場,人生與命運,只能在賭枱上發生;到了古裝武俠片風光嘞,觀眾買飛入場就只會目睹香港演員統統化身古裝飛人飛來飛去,會身穿時裝在今日香港腳踏實地的?簡直稀有生物。不論是爭住拍古裝片或鍾情睇古裝片的香港人,其實都沒有歷史感。


3.大家都不想蝕底,只想抓緊時機趁熱潮未過盡快搵錢。日後發展?日後才去想。


4.《衝鋒隊》所面臨的就是這麼一個時勢:香港人不看好香港電影。陳木勝卻用一齣警匪片,證明了香港還是有好電影,香港還存在有心的電影人。


5.警匪片在香港,從來都不算潮流──潮流是有時限性,只有霎時的價值──警匪片的存在,卻是常態,我們未曾經歷過一個沒有警匪片的時間。

adblk6
《保持通話》塑造了一個盡忠職守的休班警。

《保持通話》塑造了一個盡忠職守的休班警。

《新警察故事》的Final Boss,原來是警司之子。

《新警察故事》的Final Boss,原來是警司之子。

6.分別只是,點拍。由成家班去拍,就變成城市技擊電影,比起揸鎗,警匪雙方都比較熱衷用拳腳;由吳宇森去拍,就變成展示男性情義的浪漫電影,而基於入子彈這動作太真實,真實就不夠浪漫,所以在John Woo的宇宙裡每把槍都配備無限子彈;由林嶺東去拍,就變成以躁動主導,我們看見的,是對這城市的滿腔怒火。


7.《衝鋒隊》追求真實感,槍戰要有真實感,警察也要有真實感,真實感來自他們都是人,因為是有血有肉的人,會有愛憎,會有懦弱與堅強,會有人性光輝也會有人的卑劣,亦自然地,會有情緒,情緒衍生很多事,例如辦公室政治,所以朱華標在差館會有死對頭,會出手打死對頭,會連累自己被燉,但就算被燉,也絲毫不阻他撲滅罪行,而他那麼積極去撲滅罪行,就是純粹為了撲滅罪行,而不是博有朝一日再被賞識再升職。


8.跟朱華標一樣對警察職責執著的,還有《保持通話》的阿輝。這個曾經擔任重案組督察的現任交通警,偶然遇上主角阿邦,因而意識到一宗嚴重罪行有可能正在發生(《保持通話》改編自荷李活片《駁命來電》,我沒看過原版,不知道阿輝的角色設定有幾多來自原版);最後,當一切完結了,阿邦與阿輝閒聊,阿輝只說,自己這樣做,「應分嘅」──因為「應分」,令他在休班時分,依然單人匹馬去撲滅罪行,而不是做甚麼爆格或偷拍裙底製造罪行。


9.還有《新警察故事》。先天問題,當中注定有不少讓大家Recall原版的誇張動作奇觀,但不算嚴重,而且悅目,我更在意的,是片中描述了兩個警察:A.主角不再是信奉個人主義的陳家駒,而是帶領一Team人的陳國榮,因一次行動令全Team人死清光,他放棄自己放浪形骸,直到遇上一個(原來曾經被自己警察身份拯救、啟發的)青年,才企返起身,重生;B.一個出場不多的北區總警司,就是他,令自己個仔變成一個恨透差人的人,矢志成為大犯罪家,向警察(這個身份)報復,最後,更選擇死在自己老竇面前。我不知道這位總警司全家有幾多人,但他的所作所為的的確確,間接害死自己個仔(以及不少夥記和大量無辜市民)。


10.下一齣香港警匪片幾時會有?如果有,裡面的警察又會怎樣被描寫?我當然不會知,我只知,我不想再看香港警匪片。

《衝鋒隊:怒火街頭》拍了一場極具實感的香港鬧市槍戰。

《衝鋒隊:怒火街頭》拍了一場極具實感的香港鬧市槍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