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網上聽歌,堅持唔課金,不翻版侵權的話,便靠Spotify之類的apps了。Spotify固然有收費項目,但小學雞(甚至成年人)已經不習慣俾錢買Cantopop,比較通行的玩法是上去免費聽,曲目隨機播,在限制範圍內可以執行快轉、回帶或暫停等自主功能,但主要都是乖乖被動地接收,大約每三首之間插廣告。
這豈不是很像收音機?歌由它揀,它為求提高收聽率會揀hit歌來播,聽眾也能按口味選擇曲目傾向Rock、英文或懷舊等,更加似選擇不同頻道了,而免費午餐則靠廣告支持,亦等同於商業性的電台營運。
樂壇式微,我問過某唱片公司高層,哪些歌究竟Spotify付鈔給唱片公司?抑或唱片公司付鈔給Spotify當宣傳?高層說雖然微薄,畢竟是唱片公司收錢。也對,否則一味倒貼播,播得愈多,愈少人買實體CD,仲困局。
有別於電台的是,這類apps不設DJ,無新聞報道。吾輩可能嫌沒其他資訊,但孩子似乎沒所謂,聽歌就聽歌,要睇新聞另有渠道,不用夾雜主持人傾傾講講的。不單他們,很多的士司機索性抄一千幾百首心水MP3陪着開工,不再開收音機,一來免卻線路不清,二來DJ口水多之故也。
我覺得對廣播界是一個警號。Disc Jocky曾經引以為傲的音樂專業推廣,人家不再需要你策騎。電台新聞在動蕩時代更顯得相形見絀。
Spotify不算傳媒,聲音傳媒還行得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