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十年過去了。當年美漫公司Marvel財困,將一個又一個著名角色賣出,例如蜘蛛俠、X-Men。管理層決定由知名度遠遠不及的鋼鐵俠(Iron Man)作為Marvel Studio先頭部隊,推出他的超級英雄電影,結果在全世界不看好之下,票房狂收。電影也的確出色有趣,同時令人到中年本來事業消沉的Robert Downey Jr.成為全球紅星。來到《復仇者3》鋪排十載的MCU電影世界,終極大奸角Thanos終於現真身,為了集齊6顆無限聖石,跟所有英雄連場大戰。

《復仇者》1、2集製作精良,但都不是甚麼創作精品,難得的是,來到第三集它竟然比上兩集都好看,而且比起很多Marvel電影都要好看。像《復仇者》這種群戲電影,角色太多,人人輪住出場,但求熱鬧,就像超級英雄版的《八星報喜》,劇本局限很大。來到第三集,據Marvel透露今集主要角色達到64位,每人出場兩分鐘已經120分鐘,本來注定散亂的劇情,編劇卻找到了門路,令故事一直保持緊湊。《復仇者3》的主角其實是大奸角Thanos,他由第一分鐘由頭帶到尾。故事主幹,人人都知是Thanos要收集齊全宇宙六顆無限聖石,成為宇宙最強。Thanos這種奸角一出場已比主角們強橫,而且想再上一層樓,這條戲橋並不獨特,很多漫畫都有用過,最經典之一的自然是《龍珠》中,斯路不斷打敗對手,吸進體內,要成為完全體。奸角太弱沒看頭,太強又沒戲可拖。阻止奸角完成任務的橋段,變化很多,第一集《復仇者》類似的橋段已經用過了:奸角來到地球,用巨型機器插入地表,想改變這裡地貌,英雄們必須在限時內將他們打敗,否則恨錯難返,但觀眾看太多,緊張感相對可以預料。
結局去得夠盡
材料不算新鮮,但要看你有沒有盡心。這次戲一來Thanos已殺到,電影不講半句廢話,戲一場緊扣一場,幾乎全齣戲都以平行、甚至三線剪接進行,這邊Thanos已集到新聖石,那邊講他的手下又殺到地球;這邊講Thanos再去下一個目的地,這邊又講英雄們怎樣策劃。群戲難寫,但若將逾60個角色分配清楚,場景分配到全宇宙,橋段非但不覺重複,中段寫尋找寶石的宇宙之類,還令人有很久很久沒有人拍得出,久違了的宇宙探險感覺。電影在前段輕鬆搞笑,但緊張處主角們每每處於兩難關口,強敵殺到,犧牲同伴/自己還是殊死一戰?往往很難決定。
電影的「主角」始終是Thanos,原著漫畫中寫他因為聽從掌管死亡的女神Death不滿世上活人太多,所以出手大屠殺(死神殺人易如反掌,何解要人代勞?)電影版改編了這部分,寫他認為世上眾多星球都人口太多,而資源有限,因此他到每地不分貧富的殺一半,大家以後就住得舒服,他認為自己的想法是為「慈悲」。那麼說,新作中編劇參考了陰謀論口中「人口滅絕」(Depopulation)的想法,將他設計成了一個極端的環保分子,反而較有趣味。以特技娛樂大片計,《復3》是示範之作,當然你不要期望它很深刻。
電影公司一早預告過有英雄會死,今集結局去得很盡,盡到令人意想不到下一集怎埋尾。及後Marvel電影將去到一個新階段。這兩集的《復仇者》電影其實同時開拍,未定名的下一集,將在明年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