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成功入摩,初見反應平平,不單沒帶來利好感覺,且還率先來個中港股市齊齊低開,淡友當以最後一個利好消息炒完而落井下石,不過分析這次事情應宜站遠一點及拉長一點來看,A股入摩猶如人類登月的一小步,突破了這長期缺口後,未來炒作部署自當好事自然來,絕不可被大戶慣常製造的即時錯覺伎倆所蒙蔽。
A股已連闖大摩四度關卡,而這次則早已作了不登長城非好漢的預先張揚,且也已提前3個月言明會將首期入摩規模作大比例縮減,再加上包括長線基金及游資的各路醒目資金也早作儲倉準備,所以開出來的第一場牌局,便立刻觸發了好消息落實的正常回吐,但絕非代表消息已經炒完。
今次大摩先將入摩名單由448隻縮減至169隻,其實完全可以理解,蓋這次決定屬於主動式的被動,大摩本身已在年來相當主動地跟中國金融當局洽商入摩大計,但箇中的多項參數則流於被動,除卻撇除了AH股的重疊成分外,其他限制元素主要來自QFII及滬港通機制、長期停牌股、A股衍生產品及人民幣等,這也一直是中國股市本身的特點,也只可由中方自行解決,而近數年來有關方面亦已積極周旋,取態上較更複雜的政治課題明快得多,相信假以時日亦應一一迎刃而解,而今次入摩1.0便是A股大門向國際開啟的重要一步,代表的長期實質意義,遠較表面上可計算的金額巨大得多!
A股市值達62萬億元,每天成交量達四、五千億元,而今次透過169隻A股入摩所引發的倉口調動,初步估計只800億元左右,也只佔MSCI新興市場指數權重0.5%,表面上實屬皮毛,但放眼將來的,應是MSCI是世界頭號指數編制機構,與其指數產品掛鈎的資金達80萬億元,牽一髮動全身,未來每踏前一小步,便可引發龐大的槓桿入市效應。
一如前述,今次名單縮減主因,便是剔除了AH股並存而已納入MSCI中國指數的大批A股,佔原名單大半,只要未來重新將其整理或作局部重疊,又必引發龐大的倉口調動需求,再計及前述每一規限參數逐步解放,例如衍生產品可以分段出土,及更大的人民幣國際化舞台已成功搭建,所推動投入A股的國際資金當以萬億元之計,這又怎可以單單幾日的好消息出貨表象,能草草找到真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