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A股在震盪中慢慢走弱,市場觀望情緒愈來愈濃。 (資料圖片)
上周五下午1點37分,官媒刊發了習主席在會見國際工商界人士時的講話,其中有一句: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數分鐘後,兩隻名字裡帶「未來」的股票拔地而起——德爾未來和未來電器。那一瞬間,朋友圈裡驚呆了,雖然以往也有炒過「川大智勝」,也有馬年炒馬字股,牛年炒牛字股的所謂玄學炒股,但那一瞬間,市場依然還是被驚到了 ……
毫無疑義,這又是量化利用「爬蟲」技術抓取市場熱詞的傑作。DeepSeek橫空出世後,官媒和監管對量化的態度似乎有所緩和,但市場上關於量化的爭議一直存在,我回顧了過去幾年關於量化的討論,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市場對量化的指責和市場走勢強負相關,市場愈弱,指責之聲愈強,而上升行情中,幾乎完全聽不到指責的聲音。這背後的道理其實也簡單,漲勢是個增量市場,大家有錢賺,而跌勢是減量市場,這個時候量化的技術優勢對其他資金帶來的傷害就容易體現出來了。
所以,即使你完全沒關注上周A股,你也可以很容易得出一個結論:它走弱了。確實,上周A股在震盪中慢慢走弱,雖然指數跌幅不大,但成交量卻快速萎縮,不管是日成交還是周成交金額,都創出了春節以來的新低,市場觀望情緒愈來愈濃。
觀望啥?或者說,「四月決斷」這決斷的依據是甚麼?目前看,市場關心的依然還是那兩點,首先是關稅,不僅是A股,全球市場都在等著「特不靠譜」的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方案;其次是國內經濟,過去幾年,一季度的資料往往是全年高點,因此雖然目前境內外投行都對一季度國內經濟比較樂觀,但會不會重蹈覆轍,也需要未來的資料來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