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主張,在香港建立一個「黃色經濟圈」,呼籲支持對抗「中共暴政」的人士,在消費的時候,應惠顧政見相同的商戶,抵制認同藍絲的商戶。他們認為,這種做法既可以削弱藍絲實力,還可以促使更多人表態支持黃絲。
這種只考慮政治需要,不惜犧牲經濟利益的做法,其實十分社會主義。不符合抗爭者力阻香港受到中共影響的初心。香港有異於大陸的是香港行自由經濟,容許人民各自追求經濟利益,不必處處受制於由領導制訂的政治考慮。抗爭者用中共慣用的手法來對付中共,遲早會令自己也變成中共一模一樣。按海耶克的說法,持這種主張的人,是在帶領人民走上一條通往奴役之路。
海耶克的書比較難讀,佛利民亦寫過一本較通俗的經濟讀物,叫做《Freedom to Choose》,值得向讀者推介。他認為資本主義之所以比社會主義有更好的經濟效益,是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人民可以享有更多的自由;有得自由選擇,人當然會選擇做一些最有經濟效益的事情;不會自找苦吃,亦不會自找麻煩。而政治卻是眾人之事,一旦在處理個人經濟問題時也要考慮政治利益,個人的利益就只好被犧牲。香港人過去甚少被要求這樣做,所以經濟才發展得這麼好。若然以後港人在進行經濟活動時,也得遵守抗爭者制定的政治守則,那香港的生產力一定受到不少的制約。這不符合抗爭者要為港人爭取自由的初衷。
曾接觸一個解釋「黃色經濟圈」如何運作的例子。話說有班黃絲一起去食飯,有人提議去附近某某菜館,有人問可知道這間菜館是否支持他們的黃店;於是便上網搜查,惜不得要領,只找到一間較為遠一點的黃店。結果大家決定寧多花30分鐘的車程,也要去幫襯那間黃店。
我不知道這間黃店提供的食物味道好不好,但每人花多30分鐘(未計回程)路程時間是有成本的,有人少了休息時間,有人陪伴家人的時間少了,有人可能趕不及完成明天交的功課……若果純粹從經濟上來考慮,這樣的選擇只會帶來負累,並沒有帶來額外的增益。
再者,若然港人以後在進行經濟活動時,加入太多的政治考慮,反會令資本主義的市場機制無法運作。市場機制的基本要素,是可以透過消費者的自由選擇來汰弱留強,令商品與服務的質素可以不斷提高。
以收費水平相近的食肆為例,消費者會根據食物的味道,服務的質素,以至清潔衛生的水平來決定幫襯哪間食肆,這樣才可以汰弱留強。若果把政治立場放在選擇的首要位置,香港食肆的質素就會退化,以後難再成為美食之都。
現時,在香港的商界中,偏藍的應該比偏黃的多。黃店也要租藍業主的舖,買來自大陸的原材料,用藍店提供的服務。若果要全面杯葛藍商,只會令自己行不得也哥哥。在這種情況下,「黃色經濟圈」根本沒法自成體系,自給自足。
在社會運動情緒高漲時,或許還可以透過宣傳閃亮一下。但由於沒法帶來實際的經濟增益,很難長期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