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8-06-20 06:00:00

一個戇男,繪下一本港漫史記

分享:

 《戇男筆記.港漫200人》是一本有關港漫的紀傳體史書,一本有關港漫的史記。

 

《史記》是從司馬遷的個人觀點看,看一個個人物怎樣在過去演繹自己的生命,怎樣影響了歷史。

《港漫200人》,從戇男本人視點出發,繪/寫下了二百多個他認為與港漫有所關連的人:有些是他尊敬的前輩、有些是與他同時代入行但在日後有著不同發展的昔日戰友、有些是他睇住入行的後輩、有些是近年出道(並非從事傳統港漫)的新人;也有些,是從未入行但與港漫點斬都斬唔甩的平凡人。

作為曾幾何時港漫迷的我,有些人我一早認識(所謂認識是指我早就睇過他們的作品),也有些,我可能聽過吓個名但就從不知道佢哋個樣生成點(但個樣生成點,跟他們的公仔畫成點沒有必然關係)。

看著這本港漫史記,回想起自己最迷港漫的日子——是我讀緊初中至高中的時間,八十年代尾至九十年代初。那是港漫群雄割據時代,不少重要作品都在那段時間面世。在那段大概歷時五年的時間,我每星期追/買緊至少十本港漫。在別人眼中可能只是嘥錢嘥時間,但對我來說,是學費——我矢志加入漫畫行業,所以務必多看,並爭取時間(在課堂上)多練習;甚至私底下諗過,為了入行,必要時,可以輟學。

記得在山月畫室(一間栽培過不少漫畫人的畫室,創辦人是陳Sir陳中樞)學畫時,認識了一名四眼瘦削同學,他是某獨立漫畫公司助理,經歷了連串捱更抵夜後,仍有精力去畫室學水彩畫,但恕我直言,睇望見佢手畫,的確有諗過勸佢:「不如辭職,讀番書,又或搵過另一份工啦。」——當然冇講出口,而只是默默地看著一臉倦容的他Keep住付出熱情與熱血,在水彩紙上畫著點睇都稱不上靚的畫。

這位同學似乎令我明白到:人生與命運,可不是一本(二流)熱血漫畫。人生在世,你付出的熱血與得來的成果從不成正比——你付出100%心機與三粒鐘(為主筆)所畫的一把兵器,不代表讀者也會付出100%心機和三粒鐘去欣賞細味。問題是,如果你真心熱愛你正在做的,你又的確會懶理回報——回報,不單純指讀者欣唔欣賞,還包括現金獎賞——港漫助理,出晒名人工低。

港漫,就是一個必然地要你付出無限心機心力但不保證有(金錢)回報而且隨時得個桔的殘酷行業。

而《港漫200人》,就記下了不少參與過貢獻過這行業結果卻離開了的人——離開,可能是心灰,可能是意冷,更大可能是這個行業萎縮到一個再容不下你的地步。

戇男本人呢?他說,8歲那年他面臨第一個人生交叉點:手上得嗰一蚊,應該買《小流氓》定《李小龍》?但無論點揀,他早就為自己揀了行漫畫這條路——以「戇男」之名,由助理做到主筆,由獨力畫一版50蚊稿費的專欄到主編一本漫畫,經歷了港漫的輝煌與頹唐。

就在那段港漫最輝煌&我最迷港漫重疊的日子,透過《戇男故事》,認識戇男,那時他加盟了自由人,一間開創過港漫新氣象但又敗壞過港漫風氣的公司。到後來,我冇乜睇港漫,戇男也離開了港漫。

到近年,竟然在Facebook認識了戇男本人——即使未曾在現實中碰過面,但從他的畫與文字,他還是那個浪漫的戇男,還有著一份對港漫的熱情,就是這份熱情,令他畫/寫下了這本《港漫200人》,從他的一筆一劃,記下了一段港漫歷史。

我不會把(傳統)港漫有朝一日復興當成一種吶喊式口號,但有一群人,的確從沒有離棄港漫。你可以話戇居,但戇居有時候是創作的必需。

adblk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