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多年前在決定讀考古學的時候,我曾經有另一個選擇:讀中醫。《黃帝內經》、《傷寒論》除了古代中醫學理論以外,還蘊藏博大精深的的中國傳統哲學思想,令我為之著迷。當時在想學習中醫還是一門可為身邊家人朋友提供養生保健護理的技藝。
但現實是中醫藥大學的中醫課程,全都是中西醫融合課程。也就是說除了學習中醫理論、中藥學、方劑學等之外,還得學習人體解剖、病理學、藥理學等現代醫學和臨床實習。這對我來就就太沉重了,畢竟當年不考慮讀醫科就是怕接觸屍體。雖然讀不成中醫,但對中醫療效顯著的信任是與日俱增。
香港大學中醫藥學院也是以中醫為本,結合現代生物醫學理論與研究、教學與科研臨床相結合的辦學理念。在與院長馮奕斌教授的一席話後,對香港的中醫藥研究增加認識之餘,更對其取得的豐碩成果感到驚訝。
例如以冬蟲夏草的中藥補充替代品,可顯著降低長新冠患者的疲勞和咳嗽症狀,並明顯提高長新冠患者的生存質量。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如熊膽)和研究中藥材替代品方面的成果也非常驕人。
熊膽清熱解毒,入藥已有千年歷史,多用於治療炎症及惡性腫瘤等。不過不人道的養殖和提取方式引起了社會大眾的廣泛譴責。馮教授的研究發現黃連抗炎、保肝和抗癌效果甚至比熊膽更好,甚至不會帶來服用熊膽的一些副作用,開創了國內外新的研究方向。
「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是的,就是這個苦得舉世無雙的黃連。除能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的功效外,還能降血脂、降血糖;如此王道良藥,應該要每周都泡上幾杯黃連茶來喝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