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在國際關係的問題上,提出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作為反對單邊主義與霸權主義的理論基礎。這種概念其實與中國的天下觀一脈相承。
在中國古代的概念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故天下家」,「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在這個基礎上,才可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
西方雖也有普世人權的理念,甚至把人道主義惠及動物,但他們講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西方在掌握航海技術後就大舉殖民。每到一處,就先用武力把當地人征服,然後大量掠奪當地人的資源,還把當地的人當作奴隸,像貨物一樣賣去其他地方;若不甘心被奴役的,就會被種族清洗。美州的印第安人與澳洲的土著,現在都已所餘無幾。
西方人不但對有色人種如是,他們內鬥起來亦絕不留情。第一次世界大戰,基本上是西方人打西方人,是一場最為殘酷的戰爭。蘇格蘭至今仍不忘獨立,就是因為英國人對付麥當奴家族的時候,把人家殺到一個不留。
在宗教問題上,西方人不但長期與伊斯蘭教徒衝突,就算基督教內部,新舊教衝突起來,也一樣是殺人不眨眼。西方人容納異己的能力,普遍比較低。
中國人雖然也會自我中心,以為自己「居天下之中,西夷居天下之偏」。外族未受教化,所以視之為化外之民,但中國並不熱衷於去征服外族,只是因為經常受到西北兩面的遊牧民族入侵,才不得不出兵去教訓他們一下。教訓完就撤回關內,各自過自己的生活。中國花這麼大的氣力興建萬里長城,目的是要保護自己,而不是想掠奪他人。
鄭和下西洋時,船隊的規模龐大,實力遠超他到訪的國家,但鄭和不單沒有用武力去征服這些國家,還送給他們很多禮物,並且把很多科技知識傳授給他們。鄭和到訪過的地區,至今還流傳著有關的故事。
即使對入侵中國的外族,中國也比較包容。五胡亂華的同時,其實亦同時與中華文明逐步融合。有說李白也可能是胡人,但他的詩卻至今仍在中國背誦。滿清征服了中原之後,就逐步漢化。結果,滿族反成了中國的五大民族之一。中國的天下觀,令中國有極大的包容能力。
中國的寺廟裏,可以同時供奉孔子、釋迦牟尼與太上老君,可謂儒釋道一家親。有人說,這只顯示中國人庸俗,信教不問教義,滿天神佛一個不漏,目的可能只求升官發財與兒孫滿堂。然而,這也比在教義與宗教儀式上過度執著,弄到互相殺戳,死人無數好。
為甚麼中國人對外族有更大的包容能力?而西方人卻沒有,這與中西方的哲學思想上有根本性的差異有關。這個問題留待明天再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