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3-05-02 04:31:52
日報

人口老化的挑戰

分享:
人口老化的挑戰

人口老化的挑戰

梁老太今年91歲,10年前中過風,在家與女兒同住,有兩個外傭姐姐照顧,不幸半年前在家跌倒,引致髖部骨折,送到公立醫院接受手術。梁老太手術後因臥床引致一系列的併發症,還得了第二次中風,需要鼻胃喉管餵食及長期臥床,梁老太之後轉到私家醫院住了兩個月,再轉去一間非政府組織的長期護理院舍。女兒梁小姐每天放工後長途跋涉去院舍探望媽媽,身心疲倦,還要每月付幾萬元的院舍費用,財政負擔及體力透支令她喘不過氣。

香港是一個老齡化的社會,在2022年底,每10個人當中就有2.13個人是超過65歲,3.2%的人口是85歲以上。這些長者大都有長期病患,需要醫療及長期照顧,這是政府及社會面對的很大挑戰。以上的梁老太,只是其中一個個案。照顧長期病患的長者需要大量的家庭及社會資源。照顧的模式及種類應該是多樣化、跨專業化及個性化,這樣才能滿足長者的需要,因為長者來自不同的社會階層、有不同的家庭情況、不同的個性及個別的健康狀況。

adblk6

香港大部分的長者都選擇在家中安老,居家安老也是政府的政策大方向。

要提供一個有尊嚴及舒適的生活質素給長者,身邊的照顧者需要付出大量的時間、精力和金錢,更需要懂得照顧方法及技巧。照顧者可以是家人或是家中僱傭 ,也可以是社區的居家護理服務提供者。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家中的照顧者可以是同一代人,例如老妻照顧老夫,或是跨代,例如已經是六十幾歲的的兒女照顧九十歲的父母,這種情況彼彼皆是,這些照顧者自身也可能有健康問題,他們承受的壓力和遇到的困難,是社會不能忽視的問題。

照顧長者的財政資源可以來自三方面,第一是個人保險,例如長期護養保障;第二是來自政府;第三是來自家人或私人儲蓄。社會福利署推出的社區服務券是一種錢跟人走的服務資助模式,政府同受惠長者共同分擔服務費用,長者經濟能力越低政府的補貼就越多,有需要的長者可以拿著社會福利署的社區服務券去購買居家護理及復康服務。

最後,以上提及的梁小姐接受一位醫生朋友的提議,選擇了使用社區居家護理服務,把媽媽從院舍接回家中,梁小姐請護士及醫生上門為梁老太做評估,請專科護士到家中教導家傭怎樣照顧梁老太,在餵食、營養、個人清潔、防止壓瘡、轉移扶抱、溝通等各方面都符合梁老太的身心需要。梁老太回到家中身體狀況穩定下來,梁小姐的生活質素得以改善,財政負擔減輕了,最重要的還是媽媽終於回到家中,與家人一起生活,安享晚年。

adblk7

(人口數字資料來源: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統計處)

作者余詩思為全國婦聯特邀代表、港區婦聯代表聯誼會理事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