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排太多RIP。好幾位創造過經典的人都先後走了。
經典是甚麼?
冇人知道。就連創造了經典的人都答你唔到。
因為沒有人能夠在創造經典之前,已經像先知般預先知道自己創造的將成為經典。
經典是:一件其後的事,一個其後的形容詞。
經典,在最初往往只是一個面對、回應某特定時代的(搵食)方法。
金庸的武俠經典,剛好誕生在一個好多人都將睇(好多)字當成娛樂的時代,而當日在《明報》連載《神鵰俠侶》,某程度上是為了幫這份由他創辦、剛出版不久的報紙谷銷量。化灰都記得他在《神鵰》修訂版後記寫道:「《神鵰俠侶》的第一段於一九五九年五月二十日在《明報》創刊號上發表。這部小說約刊載了三年,也就是寫了三年。這三年是《明報》最初創辦的最艱苦階段。」
鄒文懷,本來打邵氏工,因不滿薪金,撇,創立嘉禾,並發掘了李小龍(邵氏曾經斟過李小龍,但條件談不攏),一齣《唐山大兄》,徹徹底底改造了武打片面貌——武打,不再是邵氏那種大俠的舞刀弄劍套路,而是重視拳腳實感和對武的思考(至於日後的成龍電影,則把戰場移師日常,開展了城市技擊動作片)。
Stan Lee,加入Marvel時正值美國漫畫的The Golden Age(上世紀三十至五十年代),那個年代的超級英雄,就是絕對超級的純粹英雄。戰後,五十年代,Stan Lee退役,回到漫畫行,面對兩個情況:1.為免教壞細路,美國實行審查機制,每本漫畫出街前都要先經CCA(The Comics Code Authority)一班道德層次崇高的人士過目,冇問題嘞,才能出街;2.老闆眼見DC Comics的漫畫大受歡迎,迫員工諗計反擊。本來想退出漫畫行的Stan Lee,在太太Joan支持和勸導下,實踐了他苦思咗好耐的想法:為超級英雄注入人性。從此,超級英雄變成坐擁超級能力的凡人,Tony Stark會酗酒,Peter Parker可以好窮……漫畫不再是只供細路睇的娛樂,也可以是為成年人而設的嚴肅讀物。Stan Lee的革命性構思,被認為開啟了美國漫畫的The Silver Age(五十至七十年代)。
返本歸初,他們寫的小說、拍的電影、創作的人物,都不是為了製造所謂經典以便後世供奉,而統統是在某個特定時代裡,一種對時代的回應——回應,是建基於一場漫長和認真的思考,而且唔係得個「諗」字,是有膽色地付諸實行,不像今時今日,求其在FB打兩句,就以為真切地回應了時代兼且好X有睿智。
經典不是一個FB po,再勁的FB po,也需要長期置頂才不致煙消雲散(但依然不保證人人知道)。
經典,出現於某個特定時代,而又能超越時代——明明受制於時間,卻又超越了時間。於是任何年代的人,只要愛功夫片,都必定為李小龍與羅禮士那一場決鬥起雞皮。
經典,生於過去,通過現在,指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