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月,有機會隨聯合國難民署的官員去伊朗視察當地的難民項目,對伊朗的最新情況有一定的接觸,可以在這裏與讀者分享一下。
此行原先是去孟加拉的,因為大約在八年前,我已有透過聯合國難民署,在當地接濟那些從緬甸逃亡過來的羅興亞人。香港人可能近年才留意羅興亞難民問題,其實這個問題存在已久,只是當時香港的傳媒較少予以報道吧了。我在當地的工作,主要是為難民興建一些固定的營舍,好讓難民可以從一些破舊的帳篷裏遷徙出來。他們已在難民營裏住了多年,但孟加拉政府並沒有意願讓他們融入社會。為了讓難民的孩子有機會受教育,我還在當地為難民建校舍。聯合國難民署原先是想安排我去孟加拉看看當地項目,可惜當地的情況比較混亂,安全沒有保障,所以最後改為去了伊朗。
出發前,已有朋友警告我,不要隨便去伊朗,否則入境美國時會遇到麻煩。他知道有人因此而被美國海關單獨審問了三個多小時。我覺得我去伊朗的理由光明正大,沒有理由怕海關查問就自我約制,所以照去可也。不過,我相信,亦會有些人因為聽了這些傳言,而不敢去伊朗。難怪伊朗雖有很多值得旅遊的地方,但旅遊業卻沒法興旺起來。或許這是美國制裁伊朗的另類手段。
我們到伊朗前,已被告知,在當地沒法使用信用卡,因為信用卡公司是美國公司,他們不敢為伊朗服務。所以我們到埗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兌換當地的貨幣——里亞爾。由於官價與黑市價相差太遠,聯合國的工作人員亦帶我們去非官方的市場兌換。我只換了3百美元(因為沿途有聯合國接待,花錢的機會不多),但換來的里亞爾卻多到沒法塞進內子的手袋,原來合共有41,400,000里亞爾。找換店的職員要花近10分鐘才反覆數完這筆錢。後來我們在伊朗消費,發覺最麻煩的一件事就是要數一疊又一疊的鈔票。
聯合國當地的工作人員向我們訴苦,他們由於是官方人員,只可以用官價去兌換他們的美元工資,非常吃虧。因官價只是1:43,000,而黑市價卻是1:138,000(現在可能已更誇張)。伊朗在美國新一輪的制裁下,通貨膨脹十分嚴重,幾個月裏,物價已翻了不只一番。當地人的工資亦得不斷調整;但聯合國的工作人員拿的是美金,所以沒有調整,但又不准去黑市兌換,把他們弄得十分煩惱。
我在訪問一間為難民辦的製衣工場時問一工人,他們每月的收入有多少?她說,去年她一個月的工資可以買一部手提電話,現在要工作半年才買得到了,生活質素受到很大的影響。
本來伊朗盛產石油,人民的生活尚算不錯,1974年曾主辦亞運會。但自從受到美國制裁後,石油沒法出口,沒法賺到足夠的外匯去購買必須的進口產品。據說美國連飛機零件也對伊朗禁運,以至伊朗的一些航空公司沒法為自己的航機做恰當的維修,乘客的生命安全也失去了保障。
在我看來,美國對伊朗的制裁,並沒有改變伊朗政府的立場,卻令伊朗人民吃盡了苦頭。這樣的政策不值得支持;但香港卻有一部分意見領袖,凡事一涉及美國,就會失去批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