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7-09-13 06:00:00

兩材合併的部署

分享:

中國建材(3323)及中材股份(1893)合併重組初版終告落實,但市場反應平平,一怕合併不一定可以完成,二見作價並不吸引,而兩者股價表現更構成微妙的連鎖互動效應,短線確是難捉,但真正商機,則應在未來併後的新建材公司上,長線跑贏安徽海螺(914)、以重奪應有龍頭地位的契機不小,但短線則宜先吼中材!


這次合併模式相對簡單,是由中建材提出以每0.85新H股換取1股中材股份進行吸收合併,以停牌前作價衡量,中材折合獲兩成多的溢價,但出價仍嫌偏低,蓋作價只以過去3個月平均市價為基礎,但忽略了較兩者資產淨值仍存巨大折讓的現實!


中建材6月結止每股資淨值為9.5元,中材則為6.14元,1股中材換到的0.85股中建材新股,只值停牌前的4.27元,兩者對應的折讓率何其巨大?中建材及中材身為國企,提出及接獲的合併代價條件竟連資產淨值也不如,似也有違國企一向不以折讓價發新股的傳統,所以表面的高溢價,其實只是一個假象而已。


不難令人想起了2014年中國北車及中國南車的合併計劃,南車既以溢價發新股、又提出現金作為合併選擇條件,結果令這個大合併順風順水完成,如今兩材合併計劃則反見條件倒退吝嗇,難免令人失望。

adblk6


事實上,兩材合併仍是阻力不小,蓋合併要爭取將中材股份上市資格註消,所以亦需一如私有化計劃般,要獲中材75%獨立H股股東通過、及不多過10%股東反對,以這條件衡量,相信過關機會只是一般。還幸中材股份流通較疏,基金參與量亦不多,暫未見有持股超過5%基金股東現身,然而,不少券商報告已立刻出來維權,往後若不將條件提高的話,恐怕過關機會仍是渺茫……又或最聰明的做法,則是只要中建材股價節節上揚,中材所獲條件便可水漲船高,但首輪所見景象,則是中建材只可險守停牌前之價,中材股東所獲利益不大,吸引力亦自然減少。


我的著眼點則在中建材上,由於經營效率欠佳,此股一直都是長期大落後,再看海螺的風光,更是大大的被比了下去。然而,若兩材合併最終大功告成,不僅成為總產能達5.21億噸的全球最大水泥集團,且可將上、中、下游生產環節整合協調,當地位獲重新認同後,相信便可上演王子大復仇好戲,有著向海螺力追的巨大商機,所以,短期趁低博中材獲提高作價、及未來中建材的雄偉壯大前景,顯然又是一個不俗的逆向選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