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政長官梁振英日前在網上發文,呼籲政府慎防土地和房屋供過於求;他擔心供應增加太快,會導致樓價大幅下跌,衍生負資產問題、金融問題及政府財政問題。
財政司長陳茂波隨後在電台節目上有不同的回應。他表示,吸收過去多屆政府經驗,開發土地的工作要持續進行,不能因樓市波動而叫停造地。
梁振英離任後,仍經常對政府的施政提出自己的意見;目的大都是為政府的政策護航,或為政策作解釋,以增施政的效應。而政府官員對他的意見亦大多表示認同,甚少作出不咬弦的反應。陳茂波今次的不同回應,是少見的案例。
其實,他兩人的意見並不衝突,只是重點不同罷了。梁振英關注的是樓市可能衍生的金融風險;而陳茂波則較著重長遠的民生福祉。
在當前的環境下,我認為政府應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防範金融風險上,而不是維持土地的死板平均供應上。
香港人的居住環境與香港人的生產力不相稱。純以負擔建築費的能力去計,香港人完全有能力住得較現時更寬敞。只是由於政府提供的土地不足,才導致香港的地價昂貴,叫大部分香港人都負擔不起這麼高昂的地價,只好住在相對狹窄的房屋裏。相對同樣經濟發展水平的城市,香港人實在住得委屈。
因此,從改善民生的需要來看,現時政府的造地速度仍遠遠落後於社會所需。政府實沒有理由因一時的經濟波動而放慢造地步伐,影響民生的百年大計。
與此同時,政府亦要密切留意國際形勢,中美角力的情境、國家的戰略部署,以及香港房地產市場的具體情況,以調節每年推出市場的土地數量。在市場條件不配合的時候,政府大可以削減一時的土地供應,以免賤賣珍貴的土地資源,同時亦可以避免對已經偏軟的樓價造成進一步的壓力。
現時,中美的金融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國家正努力恢復中港股市的合理估值,以更好地發揮金融市場,尤其是股市的經濟功能。房地產是金融的基石,房地產市場不穩,金融市場亦無法健康運作。是以美國聯儲局自從金融海嘯以來,一直都在大量買入不動產抵押貸款證券(MBS),以穩住樓市。特首在施政報告裏全面放寬按揭政策,就是想為樓市的需求提供更多的支持。
香港房地產市場的近況雖略有改善,惟市民對後市的信心依然未能完全恢復。因此,政府除了要在需求方面加以扶持外,還應該減少賣地,以紓緩庫存過多對樓價的壓力。這樣才可以避免資產價格過度蒸發,叫經濟陷入通縮。這並不妨礙政府繼續造地。政府大可以把新造出來的土地放在儲備庫裡,不一定第一時間拿出來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