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3-04-20 21:03:46

國家安全不只是政治安全

分享:

剛過去的「國家安全教育日」,全港市民參與專題展覽、國安講座及國家安全教育中心開放日等活動,推廣活動的內容比往年為豐富,各大電子傳媒亦協助特區政府宣傳推廣國家安全的知識。不過,筆者期望國家安全教育的延續,不只是每年四、五月才拿出來做做宣傳就算,而是將其訊息持之以恆地深化下去,如果只是蜻蜓點水式的宣傳,根本不能有效推廣出去。

經歷了2019年的黑暴事件及三年多的新冠疫情,所有與特區政府有關的事情都會帶有「泛政治化」,每項特區政府的施政都會被攬炒派貼上「維穩」(維持穩定)的標籤。國家安全教育亦不例外,中央政府雖在2015年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將每年的415日訂立為「國家安全教育日」,增強國民對國家安全的意識,但特區政府需去到2021年《港區國安法》實施後才能夠在香港推廣。整項宣傳推廣活動亦被被攬炒派支持者標籤為「政治任務」,利用他們的政治術語,就是「打壓生存空間」!

事實上,特區政府在宣傳推廣工作上,只著力某一、兩個範疇,令到普遍市民對國家安全教育是一項「政治任務」,多於維護社會和平、穩定。根據中央政府所提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安全法》,共有七章節、八十四條規例,對維護國家安全的任務與職責,國家安全制度,國家安全保障,公民、組織的義務和權利等方面進行了規定。「國家安全」在官方文件上,劃分了十四個範疇,除了「政治安全」外,國土安全、軍事安全、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核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生物安全、太空安全、深海安全和極地安全。

adblk6

特區政府假若只著力於「蜻蜓點水式」的推廣,未能真正讓廣大市民明白「國家安全」的重要性及聯繫性。除了「政治安全」外,特區政府有必要多做「網絡安全」、「社會安全」及「經濟安全」的教育工作。以上三個範疇是環環相扣的,互不分割的。筆者利用兩宗抗疫、防疫事件,來反映「網絡安全」、「社會安全」及「經濟安全」的重要性。在新冠疫情最嚴峻的時候,攬炒派在多個社交平台上發放假消息、假新聞,造謠生事!當網絡上某件物品有防疫、抗疫功效,就即時惹起廣大市民的「關注」!好像疫情爆發初期,網絡上瘋傳廚房用的吸油紙可以製造口罩,每間藥房、超級市場即時大排長龍,大家為了爭奪一卷廚房紙更大打出手,影響社會安寧。事件再次發酵,有人誇大將廁所用的衛生紙為防疫用品,大家又爭相購買。有無良店主更將每卷衛生紙原本由30元一條(每條12卷),分拆成每卷6元出售,謀取暴利!假若特區政府即時出來澄清事件,可以將謠言的源頭即時堵塞,公眾就不會出現「盲搶廁紙」的情況出現!以上事件可以反映出由「政治安全」的不安,透過網絡來影響社會、經濟的秩序。

筆者亦引用一個宗事例與讀者分享,就是兩年前所進行的全民檢測工作。中央政府特意派出專家隊伍來港進行大規模採樣、排查工作,原意雖好,中央及特區政府期望盡快掌握疫情。諷刺的是,全民檢測工作卻換來貽笑大方的國際笑話!社交平台上出現大量所謂「專家」挺身而出,質疑採樣工作的可靠性,是否另有目的。有媒體更指出市民的DNA將會運上內地,洩露個人私隱,複製其面部圖像。當時,特區政府未能作出多方面的澄清,及堵截發出訊息的源頭,令到自願性全民檢測工作只有一百多萬人參與,未能起到預期作用,香港又再次陷入疫情的困擾。再者,這事件更令西方國家譏諷香港市民愚昧無知。上述兩宗抗疫、防疫事件可以反映出,假若特區政府做好網絡安全工作,就不會發生「震驚中外」的醜事!

adblk7

因此,國家安全教育不單只是在四、五月期間空喊幾句口號,在商場做下展覽就可以。筆者認為,國家安全教育須要全天候做好深化工作,與特區政府有關的範疇,須要多做教育推廣,教好市民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似是而非的新聞時,抱持懷疑態度,及做到「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同時,當看到社交平台有著不實的報導,須要向國安公署作出舉報,避免不實的謠言廣泛流傳。

香港青年時事評論員協會會員、特許測量師

林偉文

adblk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