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突然宣布將垃圾徵費生效日期再推遲4個月,至8月1日才實施,表示明白部分市民不了解執行細節,故希望用多些時間向市民解說。事實上,坊間對政府今次整個垃圾徵費政策的印象,是推行細節太粗疏太多甩漏,官員說法經常前後不一,連協助推銷政策的區議員也疑問多多;更鬧出不少匪夷所思的說法,例如一支地拖棍可鋸開兩截以便放進指定垃圾袋等等,表面上是笑話一宗,背後反映的是官員離地,思慮不周。難怪不少市民聽到「垃圾徵費」就一肚氣,今次推遲生效實在是明智之舉。
更甚者,有官員竟然指市民「看你自己想不想弄清楚,如果你想不清楚,幾時都是不清楚。」抱著這樣的心態向市民解說政策,是注定失敗告終的。有關官員好應該利用延遲推行多出的4個月時間,以不同的平台以不同形式多做解說,否則延期也只是枉然,其實市民只想搞清楚措施細節,配合政府,何罪之有?
回歸垃圾徵費初衷,是政府希望以徵費的形式,鼓勵市民從源頭減廢,少製造垃圾,並且以更環保的態度處理垃圾,收費邏輯與之前的膠袋收費計劃有些類似,希望市民考慮到節省膠袋收費的誘因,盡量減少無必要使用膠袋,達到改變市民生活習慣的目的。不過,今次垃圾徵費,無論從覆蓋範圍到推行規模,都比膠袋收費計劃複雜得多,要達到「移風易俗」的效果,絕不是個簡單任務。
首先,在配套方面是嚴重不足。以佔都市固體廢物達三成的廚餘為例,本港現時尚未有完善的收集系統,令有心想回收廚餘的市民洩氣。至於源頭減廢,不少商家未盡生產者的責任,以過量包裝及捆綁銷售策略,為消費者製造不少額外垃圾,最後卻要由市民承擔處理廢物的責任,在這方面政府做過甚麼呢?
再說今次政策解說不清,可見政府在網絡年代,還著重以傳統的方式宣傳政策,做法未有與時並進,是致命傷之一。其實之前一段日子,市民一直接收到本地的堆填區堆滿了的訊息,本來可趁勢全城萬眾一心齊齊減廢,為香港這個家的未來各盡綿力,令香港與一些在垃圾處理方面較先進的地區看齊。但可惜現時坊間接收到的是政府不理市民死活,硬推政策,甚至有人質疑是政府為了增加收入才有此徵費政策,情況絕不理想。期望官員痛定思痛,在傳統媒體多些宣傳之餘,也要在不同社交平台多做一點工夫,爭取市民支持。總之,推行這一類「移風易俗」的政策,沒有市民支持是很難有效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