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0社論|關稅戰沒有贏家 特朗普豪賭陷困局
由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關稅戰,隨著中國表明將「奉陪到底」,並針對美國採取反制措施,戰況愈來愈白熱化,美國對中國徵收巨額關稅,還是未能令中國屈服,再加下去也沒有意思。不過,對全球各國而言,特朗普的「對等關稅」政策是一變再變,先是暫緩90天,然後又拋出豁免清單,策略不斷調整,與其說是談判策略,不如說是特朗普已進退失據,在發起一場沒有贏家的全球關稅戰後,他的一場豪賭已陷入困局。
特朗普早前還滿有自信的聲稱,中國高層已向他發出談判信號,雙方將會達成一項好的協議,但又說不出詳情,似是自說自話。特朗普發起關稅戰的初衷,是希望透過關稅作為武器,縮小甚至消滅美國的貿易逆差,同時遏制中國的崛起,並藉此孤立中國,但顯然是低估了中國的強硬反應。
特朗普目前面對的挑戰,包括令到大量進口商品價格上漲,直接增加了美國消費者和企業的成本,尤其是農業及製造業等依賴中國市場的美國行業,更是首當其衝受到嚴重打擊。這些行業群體都是特朗普的忠實支持者,雖然認為關稅戰可令美國再次偉大,但實際上這些行業群體也漸漸會感受到關稅戰帶來的不良效果,影響到特朗普的國內政治基礎,到美國中期選舉就可知道這方面的影響有多大。
此外,持續的關稅戰將促使全球供應鏈重組,不少國家及企業開始尋求中國以外的供應地作替代,但過程需時且代價高昂,中國在供應鏈中的重要地位不容易被取代,美國想藉此令全球與中國脫鈎,隨時未見預期效果就已令美國經濟嚴重受損。再者,美國自己生產不了的東西,不向中國購買也要向其他地方購買,到頭來一樣減不了貿易赤字,反而成本增加了。
上一次中美貿易戰由2018年中開打,一直去到2020年初,雙方才簽訂第一階段協議,過程漫長。須知道,中國擁有龐大的內需市場,以提供緩衝外部壓力的空間,減少對出口的依賴,所以預期今次關稅戰,中國已有了經驗,並作了長期作戰的準備,如果特朗普一心以為可速戰速決,便是誤判。中國的反制措施除了同樣加關稅外,還有不少招數,包括暫停稀土礦物等出口,而最近企業暫停接收波音飛機相信也對美國企業造成壓力。
據報道,高盛發表的報告認為,特朗普的關稅措施雖可刺激製造業的就業率上升,但受關稅影響的其他行業職位也會流失,即是製造業增加不到10萬個就業崗位,但較高的成本將對就業造成拖累,減少近50萬個職位,到頭來反而流失40萬個職位,是得不償失。特朗普的這一場豪賭,已陷進退兩難的困局,他放話三至四周內可與北京達成關稅協議,要不是虛張聲勢,就是為自己找下台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