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援社福界,建立社區支援網絡,攜手面對第五波疫情
隨著疫情愈演愈烈,依照現時的發展情況,以及參考鄰近地區過去的走勢,可能香港很快面臨一日過萬宗的個案。同時,社區內很多的基層和老人家缺乏足夠的支援和對隔離措施的認知,在往後實施疫苖通行證後,我們認為很大機會會發生一些情況如嚴格的社區圍封,進一步實現居家隔離等。我與不少社福界朋友在這段期間,積極籌備以下工作,希望能夠為有需要的人士帶來一點溫暖,同時也希望政府,商界和民間也能出一分力,一起走過疫情。
基層心理健康值得關注
第一、疫情不但帶來健康上的影響,對於居住於狹小空間的家庭來說,更是一種難以言喻的心理壓力。所以我們就與醫護界聯手,提出諮詢,讓還未打過疫苗的基層工友解難,先明白和了解他們害怕喪失飯碗,以及對擔憂疫苖身體健康影響的焦慮中間,找出解決辦法,也讓他們多點明白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從而做到共贏。
社福界可派福袋、建立社區通訊群組提供支援
第二、我們推出福袋,希望能夠在一些比較疫情嚴重的區域,個案比較多的社區,能夠提供基本乾糧給予劏房戶、基層家庭、獨居長者等,讓他們應付在居家隔離的需要。福袋會包含建議儲藏物品數量指引、心靈支援工具、玩具及工藝創作包等,同時也設立熱線,為長者和基層家庭提供心理和精神支援。
第三、我們亦需要與時並進,善用科技。正如之前的文章分享所說,在疫情下,我們不少社工朋友已成了社區創科數碼專員。更進一步的,是我們可以開立通訊軟件群組,由社工及地區人士組織,並分設不同社區群組。當一旦發生較嚴謹的圍封,大家會立即做到連結,提供幫助,讓他們得以安心。
同時,我們也呼籲社會各界群策群力,提供各種緊急服務例如線上平台情緒支援、食物銀行、遙距診症等,讓社區人士得到及時的支援。
我們認為,第五波疫情需要政商民通力合作,在宏觀的政策層面上面,如果我們能夠騰出醫院空間,增加防疫酒店、完善家居隔離安排,讓醫院騰出空間接收重症,特別是老人家和兒童,並鼓勵其他市民定期進行快速測試,制訂清晰的流程,讓市民知道確診後該如何處理自己的狀況,則可減輕現時的醫療負擔,亦可更有效地支援社區,走過這場疫情風暴。
作者簡介:張婷茵 Bonnie,註冊社工,過去投身青年工作,與青年同行成長。近年投身劏房家庭服務,初心堅信適切居所是人權,劏房危害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