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擂台 李漢祥](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2023-09/8-3_0.jpg?itok=yrTwH8lV×tamp=1739046441)
筆者和浸大榮休校長陳新滋教授在浸大校友會晚宴上合照。
上周四晚上,筆者代表香港中文大學研究院舊生會及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應邀參加浸會大學校友會第63屆幹事會就職典禮暨聯歡晚宴。首先,衷心祝賀湯文亮博士榮膺浸會大學校友會會長。除了浸會大學校董會暨諮議會主席陳鎮仁博士和現任校長衛炳江教授外,更難得三位榮休校長,吳清輝教授、陳新滋教授及錢大康教授都有出席。
參與大學活動,難免和賓客們談論近期大學學界的熱門話題:迎新營的風化事件。接受公帑資助的大學,社會人士自然期望他們的學生是未來的社稷棟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然而,多年來若干大學生之品德都為人詬病,叫人失望!
自20年前擔任大學校董以來,筆者其中最傷心的一件事情,便是聽到朋友向我投訴大學生的粗口比英文更流利!坦白說,品格的培育應從小開始;除了家教外,中、小學的教導絕對會影響學生日後的品行。舉例說,筆者小學就讀聖公會學校,每天進校門前都要檢查有沒有帶手帕和指甲是否整潔。到了今天,已屆知天命之年,仍然保持帶手帕的習慣。
因此,筆者強烈建議特區政府在中、小學推行12年必修的德育及國民教育。品德和國民身份認同,必須從小孕育,到了大學時才醒覺要改善大學生的品格,實為時已晚!同樣道理,用12年中、小學的時光去培養學生愛國愛港之心,總比在大學上一年半載的課,來得更有效! 作者現/曾任香港四所大學的校董,被譽為「職場大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