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來襲,一年多快過去了,不知你過得如何呢?香港機場是全世界第四大繁忙的機場,可是自從2020年之後,相信大多數香港人都只得停留在香港這個麻雀之地。不知道「逃離城市」這一個意識,有否在你腦海中出現?
城市是我們生活的居所,在2050年,專家預計全球人口大概會有70%是在城市裏居住。按道理,居所應該是一個安穩,舒適的地方,可是,為甚麼我們只是待在這個城市一年而不曾離開過,失去了旅遊的空隙,我們就好像透不過氣般的想着要逃離?沒有了旅遊,香港的街道是如此壓迫。我們的城市出現了甚麼問題,為甚麼對於我們身心這地方是如此「不易久留」?
要着手思考這個問題,我們先不要把着眼點困在城市中,相反首先要問的是,我們「逃離」的時候都去哪些地方?隨便走過香港一條街道,陽光和風都被高樓大廈擋住,塵埃飛揚,車聲與人流不斷,你都快要窒息了。回到家,看看窗色,就只是對面鄰居的飯廳。沒有飛機,這一年來我們只能步行去郊野。走到山脈,閉上眼睛,深呼吸一口氣,沒有了街道的煙塵,你的面頰感受到陽光的溫暖,同時間微風吹拂着髮絲,耳朵甚麼也聽不到;張開眼睛,你看到的是一望無際的海洋,另一廂是香港的海市蜃樓……這些元素似乎都是城市所缺少的。
可是,我們可否就此在郊野和健全(wellness) 之間畫上等號?良好的醫療服務,就業機會,居住環境,穩定的日常用品供給,這些都是在上世紀推動着大規模城市化(Urbanization)及農村到城市移民的主因。對於農村人口來說,當時的城市所供給的就是健全。一個世紀之後,人們竟然從反方向倒流。
一個健全的城市,似乎是在郊野及城市中的交界。
在60年代,香港有一條「街影法」。這條法例規定建築物樓頂斜面須形成斜角,令更多陽光和空氣不被樓宇擋住,令街道陽光充足,空氣流通,不僅保障人民的身心健康,亦能改善街道衛生情況。到了後期,因為香港人口極速膨脹,樓宇需要愈建愈高,這條法例最終在1987年廢除。
街影法背後的意義,是確保每一個城市人都有日照權,意思是人人都有權享受陽光的權利。隨着「屏風樓」的出現,陽光在街道上的出現變得極為稀有,我們失去了這個權利。要享受陽光,我們就只得走進郊野了。
原來曾幾何時,香港宜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