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21-04-16 08:00:00

高齡健全城市只是養老好地方?

分享:
高齡健全城市只是養老好地方?

高齡健全城市只是養老好地方?

「當大家都120歲時,60歲啱啱是中年。」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在兩年前說出的「金句」,引起全城嘩然。用這個邏輯思維作為調高長者綜援年齡理由固然是不敢苟同,但是若將這大智若愚的思想套在發展高齡友善城市(age-friendly city) 的框框裏,或許智商達160 的局長確有一番智慧。

高齡友善城市這個概念是在2005年由世界衛生組織(WHO) 所提出,意指「一個具有包容性及可及性的都市環境,並能促進活躍老化的城市」,希望透過政策及改善城市空間令長者能夠融入城市生活之中,令他們仍然可以保持一個活躍的生活方式。但是,這個概念從西方走到香港, 卻成為了「安老服務」的代名詞,主張建設安老院,增加老年醫護服務來回應羅局長所說的「高齡海嘯」。局長早年有提及過使用房地產科技(PropTech)「組裝合成」建築法 (MiC) 縮短興建一間安老院所需的時間,希望香港城市規劃及樓宇設計可以考慮到高齡化社會需要。與其「中年論」相違背,局長對高齡的概念似乎就只是一群需要長期照顧,獨立能力成疑的老人家。

adblk6

無可否認,因為人口老化,香港的高齡醫療及安老服務壓力持續上升,但是隨着社會環境的優化,教育及醫療的進步,越來越多老人家對安老服務的需求有所延後, 同時間「銀髮經濟」(silver economy)不容忽視。在2018年,一份由麻省理工學院、華盛頓大學、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與美國人口普查局的共同發表調查報告發現,50至60歲成功新創業的比例,比20至30歲的創業者高出2.5倍。 的而且確,對於不少長者來說,60歲的確可能是人生的新開始。

在日本的護老世界,老人家並非單一化接受服務,每人同時可以是服務使用者及提供者,例如,老人有能力時可以到別人家幫忙剪草來賺取點數,有需要的時候,就可以使用點數來換取他人的服務。若我們改變「老人如廢人」的觀念,我們就可以改善安老院的設計,或許院舍可以融入士多,商店,甚至工作坊,以達到真正的活躍高齡城市。有不少長者對種植有相關的經驗,他們亦可以加入城市創新的一環,對城市耕種,室內耕種有一番貢獻。眼見現時的遊樂場主要為服務青年及兒童為主,雖然長者地理上可達到,但不是心理上可接受,有不少國家都在城市規劃中包含了老年遊樂場(senior playground),提供專為老人量身定做的步行道和機器。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老年人需要鍛煉,社會聯繫和自然達到來健全,降低醫療成本是將老年遊樂場作為城市設計之一的關鍵原因。

對於很多老人家來說,健全並不就是良好醫療服務。既然香港希望在城市規劃及樓宇設計中引入高齡友善的概念,我們不應該單一定義「高齡」為一群需要照顧的老人。我們需要重新思考,城市的建設如何可以令一班60歲的「中年人士」好好發揮所長,享受高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