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2016-06-01 17:00:00

悼念六四 拒絕遺忘

分享:

在一片夜幕下,點點燭光在幽暗中照亮每一位集會人士的面孔——這片燭光在過去廿多年的同一個晚上照遍維園,風雨不改,象徵港人對於平反六四的決心。當年灑在北京天安門的鮮血,自然早已被洗刷得不見影蹤,仍未有跡象顯示中共政權會於近期承擔六四屠城的責任,部分年輕人或許有感平反六四是遙遙無期,又感到六四與年輕一代的關係不深,一番「龜公鴇母」論使今年有關悼念六四的討論格外激烈。

 

不少年輕人不滿支聯會舉行的維園集會形式僵化,對於平反六四沒有實質幫助。他們生於急促赤化的年代,厭惡大陸,將香港與大陸切割,質疑港人每年行禮如儀地悼念又有何意義?誠然,維園集會不是霸權,大家樂見悼念六四的形式趨向多元化,卻不希望不同世代出於分歧而互相攻訐。再者,舉行了逾廿年的六四集會是幾代香港人的政治啟蒙,就算經過傘運、光復等運動,六四對香港的意義也是難以抹煞的。

 

在維園裡,大量來自各階層、不同年齡或國籍的人士席地而坐,有穿著校服的中學生聯袂而來,有對於六四歷歷在目的中老年人士,更有不少家長每年帶兒女來集會,希望將那段血腥的歷史代代傳承下去。首次來集會的人拿著紙杯跟未燃點的白蠟燭,以不甚熟練的手法,從身旁的陌生人接過一點燭光。我們或許忘記叫過的口號或唱過的歌,但那一片如海的燭光銘刻於腦海,成為許多代港人的集體記憶,也形塑了香港人的身份認同: 正因為我們身處尚有自由的香港,異於大陸社會,才能在六月四日這天合法集會,不必在六四議題上被迫沉默。

adblk6

 

悼念六四的意義出於渴求公義,這段歷史更盡顯中共政權草菅人命、無視人權與自由的本質。六四事件可謂尚未終結,因為無數人仍活在其陰影下,例如大陸維權人士總在這類「敏感日子」受到更嚴密的監視,近日有人因釀造印有「銘記八酒六四」的酒而被捕,天安門母親的成員長期被監控,丁子霖的住所電話已被切斷。六四是大陸忌諱的話題,中共政權設法阻止國民認識這段歷史,令大量年輕人對六四一無所知。香港人應珍惜目下尚存的自由,即使未必參加集會,也要以不同形式悼念或認識六四,拒絕遺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