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九龍城寨》是繼去年《新聞女王》、《繁花》後另一香港製作人高度參與、在內地叫好叫座的影視作品。和後兩者比較,《九龍城寨》除了製作班底和幕前演員來自本地,整齣電影洋溢的港味特濃。
電影場景是割讓香港後成為法外之地的九龍城寨,劇本是本地小說,其後改編為漫畫,從動作設計以至角色中漫畫不離手的社團大佬,都滲透出本地次文化色彩。復常以來,幾套港劇港片重拾大陸觀眾的歡心,令因為疫情中斷以至低迷的香港娛樂產業,再在內地燃起火花。
《九龍城寨》在中港兩地受歡迎,港式流行文化展示了不一樣的風格,同樣令人振奮是該片起用了年輕一輩的演員。主角林峯在內地早有名氣,同時獲得讚賞的反角伍允龍和飾演「城寨四少」的幾位演員,都開始為大陸觀眾認知,為香港電影的承傳帶來了源頭活水。
港漫式電影是香港次文化重要元素之一,這種風格在傳統武俠外加添了更濃烈的浪漫色彩,構成了香港功夫片部分版圖。香港功夫片由李小龍時代開始已經自成一派。近年在如何振興香港電影的場合中,無論是業界抑或負責相關政策的官員,功夫片都成為探討的重點,《九龍城寨》的成功,說明這個方向有其客觀的合理性。
對於本地流行文化,特區政府由過去放任自流,逐漸增加了關注和支持。面對內地龐大市場和激烈競爭,業界若只靠單打獨鬥,缺乏資源和政策配合,實在難以發展,幸好當局亦意識到亞洲以至世界影視產業的發展,不能沒有政府的參與和配合。本地製作接連取得成績,仍未證明足夠應對急劇變化的市場和挑戰,但也反映香港擁有的優秀人才和社會氛圍,流行文化潛藏的巨大生命力。往後要做的工作,就是令初綻的苗頭獲得更多正能量茁莊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