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dn.am730.com.hk/s3fs-public/styles/article_image/public/news_image/1502220166_9k.jpg?itok=fjaWNQem×tamp=1739283116)
最近有好多戲我都想睇,但都未睇。
我未睇《千星之城》(Cara Delevingne,對不起),我未睇《原子殺姬》(Charlize Theron,對不起),而最罪該萬死是我竟然仲未睇《姊妹欲蒲團》(Scarlett!來懲罰我吧!)。
我只看了《悟空傳》。
記得是2015年,在太子界限街某茶餐廳,我與郭子健首次見面——當時正在寫《浪漫月巴睇Bloody》一書,很想邀請他寫代序,於是友人介紹了我給他認識。
短短的見面時間,他談到自己一些醞釀已久的電影構思(其中一齣是喪屍片!),但當前需要做的,是北上拍《悟空傳》——他在跟我見面後翌日就要北上,一留就是半年。Why要拍這齣戲?記憶中他提到一個原因,一個頗艱險的原因。
我立即諗:Well,好難啫——But,我冇兜口兜面講出來。
其實我從來不明白,Why這麼多合拍片乜都唔拍而係都要拍《西遊記》?而且又必然是滿天神佛甚至滿是CG?睇見那些CG,總令我想起一個有點遠古的時代,一個仲玩緊PS2的年代。
問心,《西遊記》故事邊忽吸引?我不知道,只知道我最喜愛的,是原著頭七回,描述孫悟空怎樣精通七十二變、怎樣耍弄如意棒,以及怎樣大鬧天宮——這是原作者(一般認為是吳承恩,但其實是個未有定論的學術問題,不贅了)在成本《西遊記》裡,寫得最叛逆 & 最有想像力的一Part。N年前讀中國文學,搣時已經話,《西遊記》是對明朝中葉政治的隱喻式反諷,那些係威係勢的神神佛佛,不過是在影射高高在上的掌權者。而悟空,本來就是一個象徵了反叛的符號,寫佢大鬧天宮,根本就是尋常百姓對當權者一種堪稱最大膽(但又最隱晦)的挑釁。悟空的桀驁難馴,是他本人最珍貴的天賦價值。
我冇睇過《悟空傳》原著,不知道故事係點,但郭子健的《悟空傳》,的確呈現了悟空這份桀驁難馴,而且有層次有轉變——由最初似乎為反叛而反叛,到落入凡間,落入面目全非連滴水都冇的花果山,即使失去仙力,卻如實地以個人智慧和力量(並配合幾名同樣誤落凡間的神祇,放下彼此心中矛盾齊心協力),戰勝妖雲,給一個已被放棄的地方帶來希望。桀驁難馴的背後,是為了挑戰擺明比你強大N倍的強敵,一樣可以任重而道遠。
之後返回天界,決戰以為自己大晒、可以操縱一切的天尊,冇錯,是意料中事,卻看見悟空已經超越了一開始的桀驁難馴——叛逆,不只是無的放矢的純粹擺吓姿態,而是因為不服於被注定——塵世間冇嘢是被注定的,自己命運自己創。
我突然想起了兩年前郭子健臨北上前的那一番說話,那一個拍這齣戲的艱險原因。
即使是拍合拍片,但完成品可以不止於合拍片。
片裡有甚麼符號有幾多隱喻,你大可以作出任何(過度的)解讀,但至少這是一齣有娛樂性(CG亦不難睇)的電影(但如能減去15分鐘&多一點實牙實齒打鬥,會較好);而更重要是,這依然是一齣郭子健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