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演出例戲《玉皇登殿》
十月二十六日,香港演藝學院2016榮譽博士暨榮譽院士頒授典禮隆重舉行。一則令人興奮的消息:尤聲普、鄭少秋獲頒榮譽院士殊榮,以表揚他們的成就及貢獻。
一位是資深粵劇紅伶,一位是演藝名人,在戲迷、影迷心目中,早已經是天王
般級數,實力無容置疑,獲得院士名銜,只屬錦上添花。但作為本地藝術領域最高學府,對兩位的貢獻加以肯定,也有其重要意義。
最近邀得普哥尤聲普到電台接受訪問。八十多歲的藝人春秋已富,可是毫無老態,而且精神矍鑠,實在叫人拜服。對談中,普哥把從藝經歷娓娓道來,聲情並茂的分享,我頓時變成聽眾一樣,靜心細意地聆聽前輩說故事。
父親是一位粵劇演員,相信是遺傳,又是耳濡目染吧,普哥以神童姿態加入戲班,演出《玉龍太子走國》。可是,不久便遇上日軍侵華,漫天戰火,普哥失去讀書機會,反而因此與粵劇結下不解緣。
他愛演戲,也明白到多演有益。人家受了薪水演出天光戲,普哥主動提出替人家上台演,卻不收分文,為的是希望爭取演出機會,哪怕座上觀眾疏落;後來,他轉演武生、丑生,除了練功、看戲之外,也經常親近粵劇前輩。他常與波叔梁醒波茶聚飯聚,為的是希望從對話中得聆各種知識以及演出法;他愛看電影,從中學習到演員走位、鏡頭運用,甚至把好戲的橋段、好演員的演繹方法,嘗試運用在粵劇上。以普哥擔戲的《李廣王》糅合莎士比亞名著《李爾王》,以及黑澤明的電影《亂》,卻不失粵劇味道。
不少藝人怕演新戲,因為需要長時間熟記曲詞,更怕出台偶一失神,有所閃失。反觀尤聲普與陳好逑兩位紅伶,仍然樂意演新劇、記新曲,而且絲毫不差,不需要字幕機提示,依舊字字清楚玲瓏,足見雄心仍在。
資深前輩重視每個演出,不僅對觀眾負責,更是對所屬行業的一份尊重,這就是敬業樂業的最佳詮釋。
個人電郵:[email protected]
相片來源:由作者提供

尤聲普、鄭少秋獲頒榮譽院士名銜

演曹操一角,細膩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