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超級黑雨,差不多令香港全城癱瘓,揭示一個現代化都市面對自然災害時,也有其脆弱的一面。在評論之前,首先必須向所有在暴雨中堅守崗位的工作人員及熱心市民致敬,有賴他們盡心盡力的付出,令超級黑雨造成的損失減至最低。
在全球暖化的大環境下,市民對極端天氣必須有心理預備,今後出現極端天氣的次數,恐怕只會愈來愈頻密,甚至變成常態化。政府方面,應該吸取今次經驗和教訓,往後在應對天災的軟件及硬件上,都需要盡快作出提升,尤其是在向市民發放緊急資訊及預警方面,顯然尚有很多改進空間。
在今次超級黑雨之前一星期,剛好是超強颱風蘇拉來襲,當時政府官員嚴陣以待,一早已經開記者會解釋應對措施,儘管有人批評是做了「一場大龍鳳」,過火了,但以結果為目標,最終蘇拉造成的破壞比預期中輕,算是做對了,市民也收貨。不過,超級黑雨來得急且快,不少市民的觀感是政府官員比起上次應對颱風蘇拉時,忽然反應慢了幾拍,進退失據,形成很大反差。
其實天文台在上周四黑雨當天晚上8時25分已發出過特別天氣提示,提醒市民香港廣泛地區可能受大雨影響,到晚上9時半起,已先後發出黃雨、紅雨及黑雨信號,不能說沒有預警,但不少市民好像掉以輕心,直至11時至12時錄得一小時158.1毫米破紀錄雨量,社交網上開始瘋傳多區大水浸情況,其中黃大仙港鐵站激流及柴灣停車場沒頂的影像頗為嚇人,大家才驚覺黑雨已來襲。
天文台的說法是雨量很難在事前有準確預測,而且看看雨量分布圖也發現,今次雨勢集中在新界東、九龍東及港島東區,所以水浸也是區域性的,的確很難在暴雨前再造「一場大龍鳳」預先宣布措施。不過在周五凌晨,當黃大仙港鐵站給水浸了,九巴及城巴又先後宣布因道路嚴重水浸而要停運通宵線以至日間服務時,政府仍只是表示要在早上6時前公布是否須停工停課(最後是5時34分才宣布),就令人不明所以,大家只奇怪沒有了巴士地鐵,市民還可以如何上班上學,為何不早一點宣布呢?要知可能不少家長到深宵仍在等待政府的正式公布,憂心如焚。市民的感覺是政府與各大運輸機構好像沒有緊密聯繫似的,否則應該是由政府一次過發布才較為合理。
我們也注意到特首李家超早在凌晨1時多已在社交平台發文表示對多區出現嚴重水浸十分關注,多個政府部門已採取應對行動,呼籲市民留在安全地方及留意最新天氣消息和政府發放的資訊。特首善用社交平台固然值得鼓勵,不過始終與官方渠道有分別,何以政府新聞處沒有同步發放消息呢?此外,政府早前花了1.5億元設立的緊急警示系統(EAS),今次棄之不用,也是令市民不解。
今次我們遇到的是1884年有紀錄以來一小時最高的降雨量,又是一天之內下了全年四分一的雨量,此極端情況到底是百年一遇,還是五百年一遇,又是如何以機會率推算出來的,似乎政府也沒有好好解釋。本來五百年一遇的說法,正好解釋為何會有些地方出現嚴重水浸及山泥傾瀉,好讓我們檢討日後在硬件設計上如何與時並進,提升規格;但在一些網民眼中,卻成為官員諉過推卸責任的借口,形象極為負面,實在顯示政府需要更多留意與市民溝通的方方面面,以期營造一個上下齊心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