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過去,祝賀語收返入利是封。小時候拜年,門一打開大家開口就是「恭喜發財」熱熱鬧鬧,下刪一萬個祝福詞。而近幾年,說「恭喜發財」的人好像少了,取而代之的是「新年快樂」。這是社會進步的印證,快樂比發財重要,時代不同,我們應該追求物質和金錢以外,更高的心靈需要。又或者今天要發財已經不像以往容易了,幾乎由夢想變幻想,生活太逼人,有苦自己知,新年流流,你還恭喜人家發財,說不過去。
今年親戚到訪拜年,說了一句土豪味十足的「榮華富貴」。或者因爲少聽,這四個字不斷在我腦海裡浮游時,出現了一個很美好的畫面。榮、華、富、貴是四個意思近似但意義不同的形容和狀態,榮華較宏觀(和臘腸),多指社群圈子的整體氣氛和景況;富貴較個人,富是身家甚至心靈的滿足度,貴是氣質的量度。榮華富貴,真美好。顯富樓、顯貴樓、龍華樓、龍榮樓⋯ 都是基層在公屋的冀盼與渴求。
富和貴是兩種狀態,但好像天生一對,「富貴」常並列,甚至劃上等號,情況有如「貧賤」,一個詞兩件事,總被混在一起。明白的,在香港,除了非富則貴,更多是富代表貴;在香港,窮是命,那命名為賤,好像注定無得上流翻身。
人長大了,認識的人多了,才發現「富貴」「貧賤」這對詞語相當有可疑,富不一定貴,貧也可以不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