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市納悶,話題仍離不開毛記(1716),好奇心驅使下做了一次簡單的小調研,發覺毛損對股民構成的實質殺傷力,其實遠遠不及心理壓力般大,純粹只是由一宗網潮附和遊戲,演變成了無終日的負和遊戲而已。
確實只聽到少數能在毛記賺錢的案例,其中一位是跟包銷商有長期客戶關係的朋友,透過國際配售分得了6萬大股,不得了也,上市當日已食定早餐,將5.8萬股擺定10元排沽,只餘一手做紀念,結果當然火速成功達標,不計使費大賺51萬大元,是為認識中奪最大毛獎的市場贏家。
其他組群方面則大傷小傷在肉盤,當然有不少借孖展落飛抽籤,但全部都是零回歸,心不甘情不願下擺低了孖展使費。另一案例則是在見了11.76元高位後,於9元多橫行期切入買了一萬大股,結果一跌破8元便立刻打靶,抹了身汗。
另一則是股市新手,慕毛記大名作為破處對象,十二分高興地也在9元左右接了一手,結果於7元多止蝕,破處學費貴為四千多元,他也是補鑊拾遺的得益者,但四千大洋已偷步閃電消費了,奇怪是輸得很甘心,大概是一心作為潮拜毛記的獻禮吧。
調查中,大部分都是沒參與任何毛記買賣,全程只作壁上觀,也奇怪沒遇上高位接貨至今未走的個案,如此這般,場中一直叫囂的血腥慘烈,莫非只是想當然而已?
再看數據,上市首日共成交1.85億股,均價為8.17元,留意大股東持的1.8225億股被禁售,第二大股東萬華(426)所持2,025萬股則已表明不增不減,所以真正在街上流通的貨源,其實只為6,750萬股,但首天成交量已是其2.74倍,反映其實有不少人都在不斷的走上落,但大部分的結果則是墮入了連場高買低cut的迷陣。
再看中央結算數據,25%街貨大都落入銀行附屬的經紀行手,意味迄今揸家的確以散戶居多,但由於貨源分散及成交頻密,有效而均衡地減低了殺傷力,惟其中最顯眼的是中國北方證券,此為緊隨長雄證券後的國際配售及IPO包銷商,上市首日持股量高達1,474萬股,到了第二日竟大減了819萬股,而當天股價則由開市的6元多插到近3.48元全日低位收市,均價4.26元,這或多或少應可作為幕後的真情指標吧,也可視為毛記的短暫牛熊線。
既然血洗散戶的情況不如預期般慘烈,那麼在首兩日接貨最多的是甚麼人?幾可肯定應是熱炒新股的常客,動力則來自希瑪眼科(3309)及賓仕國際(1705)兩隻新股王,前者在上市首5天都一直盤踞高位,後者則在首兩日迭創新高,如癡如醉的場面,令人滿懷毛記當有續演帽子戲法的憧憬,但在這個世紀大棚的布局下,恐怕已墮入了單向的負和遊戲程式,更遑論有信心堅守作為毛記長線大股東的角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