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動的盛宴
民以食為天,以飲食文化為主題的各類型展覽一直深受大眾歡迎。香港故宮最新特展《流動的盛宴》就是以中國飲食文化:從食物原料到加工製作、飲食消費,以此形成的禮儀習俗為主題的考古及文物展覽。開幕前的一天,我有幸參觀了預展和策展人的解說。
策展概念「觀賞跨越中國五千年歷史的盛宴」,四個跨越對應四個單元,分別為跨越生死、跨越文化、跨越山水和跨越時間,對應的是祭祀及陪葬飲食器具為代表的中華文明「禮食同源」、唐宋時期胡風餐飲器皿展示的中華融合中西亞的飲食風俗、明清文人雅集遊宴於山水之間、探索當代飲食器具的前世與今生。
對商周青銅器稍有了解的基本都知道,祭祀天地日月山川和祖先的國之重器青銅禮器,其基本原型都與古人飲食文化有關。鼎是煮肉的器皿;簋是盛煮五穀的容器;甗是蒸煮器,類似現代的蒸飯鍋或蒸籠,上部的甑放糧食,下部的鬲用於煮水,中間相連的箅有線形或十字孔,使熱蒸氣通過。
商代最重要的青銅器:爵、斝用於盛放或加熱酒水。壺與卣是較大的盛酒器,常見的觚和尊也是酒器,反映的是商朝對酒文化的崇尚和執迷。
碩大的龍泉菱花式青釉瓷盤,和景德鎮禦窯廠出品的嘉靖芝桃仙鶴符籙紋青花大盤,是元明時作為外銷瓷流行於中東地區。阿拉伯的飲食風俗是賓客圍坐於圓形矮桌,以中國青花大盤用作盛放肉、菜、燴肉飯等,共享同一菜餚。
來自北京故宮的清代八寶雲蝠紋香舫剔紅漆器,反映了江南發達地區的遊船宴飲風氣興盛。蘇州畫舫樓船,提供「行庖」或「水宴」等餐飲服務,其豪奢程度不亞於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