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活節長假港人大舉離港,部分市民周二已回港上班,但仍有人多攞3日假期,併成10日的港版黃金周作長途旅行。
由於人流減少,本地零售食肆吹淡風,朋友聚會自然以此為話題,有做政協者說趁今次體驗兩地交通的繁忙。上周五他選擇下午四時北上,經港珠澳大橋的行程基本暢通,日前他同一時間回港,就要排了差不多半小時的車龍,如果再遲一點,就要排足幾個小時。
他說,政協在其他口岸都有禮遇通道,遇著擠塞可以方便過關,但港珠澳大橋關口郤沒有這個安排,猜想大橋從來都是車流不多,任何道路使用者都有「禮遇」,根本無想過需要特別安排,正因如此令他可以有了一次貼地的交通體驗。
另一個朋友則留意到,市民北上,本地生意難做,但食肆要求客戶訂位落訂的情況似乎不減反增,未知是否希望藉此鎖定生意。同樣情況在商場出現,就是現在商場假日人流不會特別多,長假尤其靜局,但不少商場遇著公眾假期免費泊車的最低消費卻比平常日子高一截,這個優惠模式似乎與市道脫了節。今次假期有大型商場搞了全日免費泊車,結果大收旺場。當有人打響了第一槍,其他商場會不會改變做法呢?
食肆要求客戶訂枱付訂金,又或者商場在假日提高免費泊車門檻,無非是想多做生意或增加收入,但做法卻與市道背馳。香港商家向來數口好,出現上述情況,朋友好奇是生意人的觸覺沒有以前那樣敏銳,抑或是另有更加精明的計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