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周末,帶大女兒參加同學生日會,孩子們奔跑跳彈床時,我與壽星女外祖母閒談起來。老人家驚嘆,在室內竟能設置彈床遊樂場,讓小朋友攀爬跑跳,玩樂和運動集於一身,還能舉辦生日會,實在是好主意。

然而,即使在室內遊樂場,家長們也不能放鬆,時刻跟著孩子在場內走動,恐防被拐帶或被壞人傷害。她感慨,當年照顧孩子不用做「跟得媽媽」,各家門前的大街就是小朋友的遊樂場,他們玩累了,晚餐時間才自行回家。家長們沒有太大壓力,只要照顧吃喝,送到學校上課,兒女做完功課即可自由活動,在街上與鄰居孩子玩耍,訓練良好社交能力,大量活動消耗了過盛的精力。孩子們吃飽即睡,沒有太多管教問題,身體強壯少病痛。
現在,她不時幫忙湊孫,卻感慨兒孫居住治安良好的屋苑內,竟沒有孩子在前花園或大街玩耍。若孫女希望在室外玩,她會近距離陪在身邊,眼睛盯著她走,擔心一不留神壞人就有機可乘。時代不同,每周只湊孫數小時,她也覺得壓力很大,嘆稱社會變得太複雜。每天看到拐帶或兒童受傷害的報道,父母們被迫變成緊張大師,時刻防範,寸步不離地看守保護子女。小朋友和家長因此失去自由,實在可悲。兒童活動大減,過盛精力無處宣洩,父母經常處於擔心緊張的心理壓力下,很多教養問題由此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