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念邵家臻的「樽言樽語」。
喪禮或安息禮拜多是哀傷的,但在這個安息禮拜中,更多的是尋找,燃點,擁抱和充滿希望。因為大家感到,即使在主懷安息,但沒有人去世;去的只是這個「世」,而不是人。人還活着,仍在大踏步向前走。
所以,大家垂頭默哀時,都會猛然發覺,教堂的地板上出現了巨人的腳印,很明顯,很有力度,很踏實,深陷入地板上,清晰可見;默念之際,耳畔又響起巨人踏步的𠾐然之聲。啊!原來他沒有走,他的腳步聲仍在引領和陪伴大家繼續走下去。
於是,大家舉頭四望,找他,笑他,也哭他,一起尋找往事軌跡,憶述他的留痕。一次,朋友請他為孩子取名,他很快就說:「在!」──只要存在,甚麼都可以想!另一位朋友也要求取名,他很快又說:「希!」──只要人在,希望就在!我想,對的,人有希望而存,希望為人而在!天地與希望並生,萬物與希望為一;那麼,只要人與希望結婚,同樣與天地和萬物共生!
不過,世事總多崎嶇,有時要見步行步。但他說,還要努力實踐:不是見步行步,而是行步見步!很多步和路,都潛藏在人生的蘆葦叢中,用手撥開也看不見;但只要你開路前行,穩步而行,就可以發現下一步怎樣行。如果你見路才行,那就不會行,最後,可行也不行!
他又會經常舊詞新解。一般人都不想感情用事,但他說,「感情用事」有何不好?在他的概念中,「感情用事」的意思是──做事必須真心實意,用你的感悟,投入善良的感情處事,有甚麼問題?這不是詭辯,而是積極行事;此乃人生哲學,也是基本的生存哲學。否則,事事皆灰,如何精神地活,活出不死的精神?
大家慶幸有這樣的朋友,像《帝女花》所說:「亂世姻緣經風雨,得郎如此復何求!」所以,切勿有心栽花花不香,莫待花亡始覺香!我悼念這位曾經入獄的香港郎,又記起第一代因爭取公義而被定罪的社工馮可立。時代改變,境況相同,令人慨嘆。
安息禮拜結束,離去時,各人手上拿着一個樽。樽就是臻──邵家臻,Bottle樽,是他的外號。樽內藏着雋語,也就是臻語,伴隨臻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