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再次當選美國總統,一如「大象闖進了瓷器店」。他為了令美國再次強大起來,將不惜叫整個世界為他遭殃,香港當然亦難逃厄運。
香港小小一個特區,很難左右大局,只能先調節自己的心態,作好應變的準備。
其實,今次因特朗普回朝而可能遭殃的地方就不只香港一個,烏克蘭所受到的衝擊就遠比香港慘重,而其他歐洲國家亦不會比香港好過。為此,香港人應感到慶幸。
此外,香港人應設法克服因此而來的恐懼感。恐懼不但無補於事,還會自亂陣腳,錯失生機。香港有正在崛起的中國作後盾,在應對美國的橫行霸道時,應可以具備更好的客觀條件。
中國的幅員廣闊,基礎鞏固,是世上最具備內循環的國家。美國對中國行保護主義的策略,將傷害自己多過傷害中國。
特朗普是一個意氣用事的人,他提出要對中國輸美的產品全面徵收60%或以上的關稅時,應該沒有仔細計算過。當時考慮的只是競選的需要罷了。現在真的做上了總統,那就一定要考慮實際效果。要算清楚加關稅對物價的影響,以及是否會引致通脹,叫人民承擔不起。
上次打貿易戰,加稅的最終幅度只是25%,亦要分很多個階段來加。因此,今次也不可能一次到位,這將會為香港提供很多折衷的機會,可以逐步去適應新的加幅。
上次貿易戰之後,香港已不得不調整自己的市場策略,減少了對美國市場的依賴,改為與歐盟及東盟加強往來。此外,香港投入一帶一路與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市場開拓亦在不斷增加。在這個基礎上,香港適應第二波的關稅衝擊能力,應比第一波強。如果香港能夠適應第一波的衝擊,沒有理由會沒法適應第二波的衝擊。
上次貿易戰的經驗是,表面上美國減少了對中國產品的依賴;但美國仍擺脫不了對化了妝的中國產品的依賴。很多美國入口的非中國產品,大部分的零部件都在中國製造,只是在其他發展中國家作最後的裝配罷了。香港的貿易商,熟悉美國的市場,可以為這些發展中地區生產商作超級聯繫人,一樣可以分到一杯羹。
現實是特朗普在競選時,向選民承諾的事情太多了,而且很多都是與美國一貫的做法不一致的,需要先把舊的推倒,才能開展他的新構思。因此,推行起來難度極高,特朗普未必一定可以把注意力放到香港這邊來。
眼前,他似乎會先着手去解決烏克蘭問題,可是做法已與他競選時的說法不太一樣。他承諾不會放棄烏克蘭,已沒有再說要停止對烏克蘭的援助。可見他也不可能不顧現實硬推競選時所說的一套;在增徵關稅的問題上亦應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