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波疫情把特區政府攻得措手不及。
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回顧歷史,香港每次遇到危機,都因為有祖國的支持及援助而大步檻過。遠至六十年代水荒,國家以「東江水越山來」供港解困。回歸後的亞洲金融風暴,香港在國家支持下擊退大鱷。2003年「沙士」,中央政府二話不說,命令內地工廠二十四小時開工,為香港製造口罩,送給香港抗疫;後來又推行「自由行」提振香港經濟。2019年黑暴,中央政府果斷通過訂立《港區國安法》、完善選舉制度,讓香港的政治及社會秩序重回正軌。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內地及香港未能獨善其身。內地是控制疫情最成功的國家,也從不吝嗇支援香港。2020年中央便曾派「國家隊」來港,提升火眼實驗室的檢測量,支援香港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
香港在疫情下算是偷安了一段日子,可惜不敵Omicron來襲,第五波疫情把特區政府攻得措手不及,進退失據。四周圍封、強檢,很多市民要停工停薪去排長龍,苦不堪言。而為趕在2月24日「疫苗通行證」實施前「有打針」,市民要四周「撲針打」,可是疫苗接種中心甚至私家診所的預約都已爆滿。此外,越來越多行業要停運停業,即是越來越多市民無入息。抗疫措施好像很嚴厲,但是市民望著日創新高的千多宗確診數字,感覺是越抗疫越擴疫,民怨日深,終發生大圍新翠邨檢測站縱火案(2月12日)。
抗疫兩年,特區政府似乎未有好好學習內地的成功經驗,卻盲目堅持自己的想法,認為內地的方法在香港「行不通」,特別是一直不肯也不敢推出有追蹤功能的「安心出行」(或其他程式),行政長官甚至一度聲稱未能解釋何謂「動態清零」(及早發現、快速處置、精準管控、有效救治),因此一直做不到精準抗疫,終於被Omicron攻陷。
猶幸當香港站在抗疫臨界點的時候,中央政府再次展現對香港的關懷,聯同廣東省政府及深圳市政府,與特區政府召開了「第二次內地與香港新冠肺炎疫情專題交流會」,承諾全力支援香港的抗疫工作,將確保鮮活食物、蔬菜及生活必需品的供應,亦將成立多個「專班」(專家小組),針對性地加快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個案追蹤、建設檢疫設施、提供醫療物資等等。

多個屋苑近日圍封強檢,以及不少市民排隊進行檢測。(資料圖片)
既然有國家的支援,特區政府更應盡快疏理抗疫缺漏,優化措施,包括:
一、說好的已訂購千萬包自助快速檢測包,何時抵港,何時及怎樣快速分發給全港市民?
二、應清晰指示若市民做快速檢測得陽性結果,究竟應該怎樣做?去或不去急症室、指定診所?怎樣通知有關當局?不能朝令夕改,市民無所適從。
三、應安排運輸專隊(例如徵用幾近荒廢的旅遊巴、校巴車隊),專責接載初陽市民到指定地點或設施,進行核酸覆檢,再按覆檢結果分類,重症入院,輕症隔離。
四、目前隔離設施不足,即使加建,落成速度及床位數量都追不上Omicron的傳播力;建議特區政府運用香港法例第599章《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徵用偏遠地區的酒店群作隔離之用。
五、不單要增加檢測能力,更要增加「打針能力」,要求中央政府派遣「打針隊」(注射員算是技術人員而不是醫療人員)來港,提升各個疫苗接種中心和護老院的「打針量」。
六、個人資料私隱專員鍾麗玲女士已在2月10日的立法會政制事務委員會會議上,清楚說明「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並不違反《個人資料(私隱)條例》,不涉侵犯私隱,特區政府應放下包袱,勇敢地在「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從而達致「及早發現、快速處置」。
七、制定更有效率緊急方案,發動私人執業醫護充分分流和減低公營醫療壓力。
最後一點,期望財政司司長在2月23日宣布的《財政預算案》,大破慳囊,應使就使,推出全面紓困措施,精準支援受疫情重創的各行各業,特別是自由業者、零散工人、手停口停的基層市民,救黎民於水火,莫讓市民累積更深的怨懟。